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解析与复习建议试题解析与复习建议从命题观之 —— 纵向和横向的审视纵向(浙江卷):2006 年⑴ 意象(时刻), 2 分;得分 1.47 分。⑵ 手法和情感, 4 分;得分 2.30 分。20 年⑴ 意象, 2 分;得分 1.75 分。⑵ 思想情感, 4 分,得分 1.76 分。20 年⑴ 意象、情感, 2 分;得分 1.49 分。⑵ 手法、语言特色, 4 分,得分 1.66 分。特点:命题点有变化,但差异不大;先易后难,难度有所上升。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 (4 分 )请比较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任选一篇作简要赏析。⑴ 燕子 兴亡(昔盛今衰,兴衰无常等也可)⑵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对比手法,比兴手法也可)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对比手法也可)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拟人手法,语言通俗、生动,叠词的运用,对偶也可)(答出每项大意给 1 分。思路清晰,言之成理给 1 分)横向(全国 18 份):感情: 11手法: 9内容(诗歌借以表情达意的载体,命题点有画面、内涵、情景、特点、结构等): 意象: 3语言: 3其他(诗眼、炼字): 2特点:考点比较集中;鉴赏指向基本明确;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多非名篇;分值有增加趋势( 8 分以上的超过半数,其中海南宁夏卷 11分)。作用:把握重点,以确定明晰的复习目标。* 语言特色“ 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天津卷)由答题析之 —— 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一、知识是基础 知识就它的反映活动形式而言,有时表现为主体对事物的感性知觉或表象,属于感性知识,有时表现为关于事物的概念或规律,属于理性知识。 叶嘉莹:“诗歌鉴赏应当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由客观之理性对作品有所了解;二是由主观之联想对作品有所感受。”举例:表达技巧,也指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通常所说的修辞手法大多可归入艺术手法,除此之外,象征、渲染、白描、含蓄、讽喻等等是常见的艺术手法。就诗歌鉴赏而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从两个层面作解说:一为修辞手法,二为修辞手法之外的其他手法以及几对关系。一、修辞手法(略)二、⑴其他手法,如“含蓄、象征、渲染、烘托”等;⑵几对关系:如景、物与情、感,虚与实,动与静,古与今,抑与扬,正与侧等。二、理解是关键1.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