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中税收制约因素 分析与改革建议 临夏州国税局调研组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全州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自然条件十分艰苦,北部为干旱山区,南部为高寒阴湿地区,平均海拔2000米,年均气温6.3℃,年均降水量537毫米,无霜期150天,森林覆盖率16.3%。临夏回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现下辖7县1市,即州政府所在地临夏市和临夏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康乐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全州总人口198万人,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等21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7.31%,其中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占总人口的56.72%。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国仅有的2个回族自治州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历届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有力地促进了全州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和进步。但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原因,临夏州经济社会发展仍十分滞后,工业基础非常薄弱,矿产资源匮乏。目前仍然处于底子薄,欠发达,欠开发,经济总量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少数民族地区。州穷民穷问题仍十分突出,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2009年各 -2 - 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全省末位,也处于全国30个自治州末位。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全部工业增加值分别为93.17亿元、7.98亿元、19.6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2.75%、1.32%、1.65%,综合实力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13位;2008年在全国30个自治州中,临夏州生产总值排20位,大口径财政收入排2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28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24位,全州7县1市中除临夏市外其他县为国列、省列贫困县,农村贫困面高达81.6%,是甘肃省乃至全国经济总量最小、地方财政自给率最低、发展速度最慢、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如果发展差距将继续拉大,一些制约发展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发挥税收的重要经济杠杆职能作用,支持促进临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本文通过分析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税收因素,提出一些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一、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税收因素分析 (一)现行财税体制在运行中的不合拍因素,制约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自从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增值税属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现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