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正常(尿量,血压曲线) 2. 快输 20 m l 生理盐水(5 滴=1m l) 3. 50%葡萄糖 0.5 m l 注射前 注射后 4. 0.01%肾上腺素 0.2 m l 注射前 注射后 5 、1%呋塞米(速尿)0.1-0.2 m l 注射前 注射后 6. 0.01%乙酰胆碱 0.2 m l 注射前 注射后 7. 0.01%去甲肾上腺素 0.2 m l 注射前 注射后 8、甘露醇 4m l 注射前 注射后 1.5m l 4m l 9. 结扎、剪短右侧迷走神经,并刺激外周 端,使血压降到 50 m m Hg 结扎前 结扎后 刺激 2 -3 滴 1 10. 注射器动脉放血 50 m l 放血前 放血后 20m l 30m l 3 滴 11.回输血 50 m l 10m l 20m l 30m l 40m l 1 滴 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 现象——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在 2~3 分钟后尿量增加明显,班组统计表现其有显著 差异。 原理——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 压增加;另一方面肾血浆流量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速度减慢,达到滤过平衡时间推迟,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加,且反应时间相对较长。 2.快速注射葡萄糖 现象——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 5ml,尿量明显增多。班组统计显示有差异,数据结果有可信性。 原理——静脉注射葡萄糖,使家兔血糖浓度升高,提高了肾小管液渗透压,妨碍水的重吸收,于是 尿量增加。 3.去甲肾上腺素 现象——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尿量变化不明显,班组的数据也无统计学意义。理论现象应该 减少,实验的结果可能由于尿液滴数上的误差造成。 原理——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从而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 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减小,尿的生成量减少,尿量减少。 4.呋塞米 现象——注射呋塞米后,尿量明显增多,4 分钟时出现峰值,班组统计也显示有差异,可信。 原理——因髓袢升支粗段对 Na+和 Cl-的主动重吸收是外髓部渗透梯度形成的动力,所以,该段 NaCl 的重吸收直接影响尿的浓缩和稀释。呋塞米等利尿剂能阻抑髓袢升支粗段上皮细胞管腔膜的载体转运功能,使其对Na+、Cl-的重吸收受到抑制,影响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从而 干扰尿的浓缩机制,导致利尿。 5. 垂体后叶素 现象——注射垂体后叶素后,尿量明显减少,由本组实验结果可看出其作用是在 1 分钟后实现的,但是班组统计的结果无意义。 原理——垂体后叶素的主要作用因素为抗利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