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平法梁 单选 1 表示框架梁第1 号,4 跨,无悬挑。应该是( C)。 A.KL1(4A) ; B.KL1(4B) ; C.KL1(4) ; D.KZL1(4) 2 竖向加腋梁截面尺寸标注 300x700GY400x250,表示( C )。 A.腋长 300; B. 腋长 700; C. 腋长 400; D. 腋长 250。 3 某框架梁集中标注 10@100(4)/200(2),表示错误的是( B )。 A. 箍筋为 HPB300 级钢,直径为 10mm; B. 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均为双肢箍; C. 加密区间距为 100,四肢箍; D. 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双肢箍。 4.某框架梁集中标注 2 20+(2 12),表示( B )。 A. 框架梁上部有 4 根通长筋,2 根 20,2 根 12; B. 框架梁上部有 4 根纵筋,2 20 为通长筋,2 12 为架立筋; C. 框架梁上部有 4 根纵筋,2 20 为通长筋,2 12 为支座负筋; D. 框架梁下部有 4 根通长筋,2 根 20,2 根 12。 5 某框架梁在跨中处原位标注 6 25 2(-2)/4,表示( C )。 A. 框架梁配有 1 排底筋, 6 25,全部伸入支座; B. 框架梁配有 1 排底筋, 6 25,其中 2 25 伸入支座,4 25 不伸入支座; C. 框架梁配有 2 排底筋,第一排为 4 25 伸入支座,第二排为 2 25,不伸入支座; D. 框架梁配有 2 排底筋,第一排为 4 25 不伸入支座,第二排为 2 25,伸入支座。 6 主、次梁交接处,应加设 C ,用以承担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A)附加箍筋或弯起钢筋;(B)附加箍筋或鸭筋; (C)附加箍筋或吊筋; (D)附加箍筋或浮筋。 7 框架梁中间支座第一排非贯通筋的截断点应在距支座边不小于3/nl处,其中nl指( D )。 A. 该跨梁两端轴线间的距离; B. 该跨梁两端柱子间的距离; C. 该跨梁的净距; D. 支座两边较大的净跨 8 楼面框架梁,当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一致时,若钢筋需要接长( B )。 A. 在距柱边nl /3 范围内进行 ; B. 在跨中nl /3 范围内进行连接; C. 在跨中nl /4 范围内可以进行连接; D. 只能采用绑扎搭接接长 9 抗震楼面框架梁,当纵向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采用直锚时,其在端柱内的水平直锚长度不应少于( D )。 A. aEl ; B. 0.4abEl; C.15d ; D)55.0max(,dhlcaE。 10 图集11G101-1 规定,当梁腹板高度≥ D 须配置梁侧构造钢筋,其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 A.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