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经典诗词诵读1-9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0-18课是第一学期的授课内容1目录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康………………………………………………3、龟虽寿【魏晋】曹操………………………………………………………………4、从军行【唐】王昌龄………………………………………………………………5、望蓟门【唐】祖咏……………………………………………………………………6、月夜【唐】杜甫…………………………………………………………………7、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8、满江红【宋】岳飞…………………………………………………………………9、北陂杏花【宋】王安石……………………………………………………………10、关山月【宋】陆游………………………………………………………………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12、州桥【宋】范成大…………………………………………………………………13、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14、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15、过零丁洋【宋】文天祥………………………………………………………………16、别云间【明】夏完淳………………………………………………………………17、己亥杂诗第二百二十首【清】龚自珍…………………………………………18、《春愁》【清】丘逢甲…………………………………………………………21、十五从军征【汉】无名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要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作者简介】乐府本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一个掌管音乐的官署,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这些乐章、歌辞后来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汉武帝时规模较大。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它们多出自于下层人民群众之口,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矛盾,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同时,其风格直朴率真,不重雕琢,颇具独特的审美意趣。【注释】①冢:高坟。②累累: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④雉:野鸡。⑤梁:屋梁。⑥旅: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叫旅生。⑦葵:菜名,又叫冬葵,嫩叶可食。⑧饴:同饲,拿食物给人吃。【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村。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3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诗词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冢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古诗今用】我能把<<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不少于300字的故事,你也来试试吧!42、赠秀才入军十九首选二【魏】嵇(jí)康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盼生姿。【作者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銍(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曾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崇尚老庄,对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