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加工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分析一、概述加工合同在合同分类上属于承揽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和相关学理的解释1,可以很明显得出该合同的核心目的所在——通过“依赖于他人的技能、设备和工作”的这种方法来达到最终的目的即“要求的成品”。也就是说在签订加工合同时,定作人最需要注意的是承揽方的资质以及承揽方最终做出来的产品能达到自己的预期。当然,在双方签订加工合同过程当中,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如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合同本身自有的特别性,需要有其它方面风险因素的考量。根据顺义法院 08 年 12 月到 10 年 6 月受理的承揽合同总结发现,该类案件有:反诉案件多、管辖异议多、鉴定多和承揽人胜诉多。同时,在此类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争议焦点是:合同性质混乱、管辖混乱、抗辩和反诉模糊、鉴定困难。根据法院审理案件中的主要问题和实际中有重大影响的要点,以下对承揽加工合同进行具体的法律风险分析。二、合同主体及资质有些加工合同对承揽人的资质有一定的要求,一般表现为行政机关颁发的行政许可。假如承揽人没有相关加工的资质,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承揽人所雇佣人员发生的意外事故时,定作人会由于选择承揽人存在过失而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当定作人选择的承揽人在该加工方面有相应的资质时,则定作人不需要为此负责。所以在订立合同前,无论是定作人还是承揽人都应当对对方有充分的了解。这就要求双方在实际中要确认对方的重要的基本信息如:企业名称、法人代表、注册资金、联系方式、公司地址、公司账户等。考虑到定作方和承揽方的关注点可能会不太一样,一般来讲,承揽方需要充分了解定作方的法人资格、代理权限、经营范围、财务状况、任务来源、技术要求合理性等。作为定作方,则需要对承揽方要加工项目的相关设备条件、技术力量、工艺水平、商业信誉、历史评价等有充分的了解。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对对方的履约能力进行充分的考证。将上述需要审查的内容进一步的细化则表现为:通过了解对方各个时期的经济活动进一步的推测对方的经营状况,如企业所处的经济时期、该企业的产品目前处在市场的初期阶段、成熟阶段还是衰退阶段,还应了解该企业重要人员的相关信息、企业各个时期的营业额等,通过这些方法1定作人向承揽人提供原材料,承揽人以自己的技能、设备和工作,加工成符合定作人要求的成品并交付给定作人,定作人接受该成品并向承揽人支付酬劳的合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步推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