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私人银行组织模式优劣势之比较研究e 财富管理网董希淼近年来,随着个人与家庭财富快速积累和富裕群体日益庞大,作为向高净值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基础的全方位、高层次服务, 私人银行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重点关注的业务领域。从 2007 年3 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在北京和上海开业起,已有18 家国内银行先后进入私人银行业务领域, 包括 5 家大型商业银行、 7 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5 家城市商业银行和1 家农村商业银行。从业务规模上看, 目前国内银行业私人银行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3 万亿元。以户均资产1000 万元算,在银行体系内的私人银行客户约为 30 万个。私人银行业务将沿着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路径蔓延, 基本覆盖各种类型的银行类金融机构。这是市场与客户细分程度提高和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内银行业加快业务转型、寻求新的盈利来源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主动选择。为体现尊贵、 吸引眼球, 各行私人银行的物理机构往往被装修成高端会所形式,硬件配备上一掷千金,堪称全球最豪华。其实,对于起步较晚又缺乏传承的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而言,第一位的也是最基础的问题是私人银行机构的组织模式问题。国内外私人银行的组织模式私人银行组织模式多种多样。私人银行机构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独立运营, 以及在银行内部与传统零售银行业务、与总分行体制2 / 8 的协同等因素,决定了私人银行组织模式的不同。 从国内外的情况看,私人银行主要有三种组织模式:1、独立公司模式。 完全独立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私人银行,也各有不同。一是独立的私人银行。14 世纪到 15 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地区上层贵族Medici 家族建立了第一家私人银行Medici Bank ,主要为当时的欧洲皇室和富商贵族提供财富规划等服务。到了 16 世纪,一些欧洲银行家因宗教改革因素被放逐到日内瓦,成为瑞士第一代私人银行家。由此,以世袭传承、特色经营为特点的欧洲私人银行,多为独立的法人机构, 既有私人所有的, 也有家族所有的,还有合伙制的私人银行。二是银行集团的子公司。 与超然的欧洲老牌私人银行不同,一部分现代私人银行虽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隶属于国际性的银行集团,如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瑞士安勤私人银行有限公司。2005 年 9月,瑞士友邦银行 (安勤的前身 )获准在上海开设代表处,这是首家在中国获得牌照的外资私人银行。而瑞士友邦银行正是美国国际集团(AIG) 旗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