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星座》 - 教学设计《看星座》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将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科学家,小学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公民的素质,培养科学素养,是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科学解决个人与社会的问题。小学科学教育围绕着的核心是培养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素养包括: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方面。就《认识星座》这一部分内容而言,小学生是难以掌握的:一是寻找星座的困难,因为所有星星都出现在夜空里,而那些有着美丽名称的星座即便有形象的提示 ( 如大熊星座、猎户星座 ) ,也很难看出这些星座与它们名称之间的联系。另外,星座观察只能在晚上进行,让儿童晚上来上课似乎不太可能。其次观察星座是一项既需时间又需耐力的活动,除了对星座有特殊兴趣的儿童外,一般儿童很难有观察星座的那份耐心。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知道星座是指一组恒星,知道划分星座的原因,能认出北斗星等少数著名星座。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认识星座、观察星座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培养他们对观察、认识星空的兴趣,让学生基本掌握正确地观察方法。教学方法上避免“填鸭式”式的灌输,采取提出问题、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归纳总结这样一个基本模式,发挥学生学习主人作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化抽象知识、经验为感性体验,在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动脑,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9“动手—动脑”从动手操作和思维发展来看“动手动脑”是最理想的模式。就科学课来谈,此模式的教学方法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最有利于思维发展。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言语动作应力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同时要注意引导儿童得出自己学习的结论。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探索宇宙》第三课《看星座》,星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缺乏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的支撑,学习起来有难度。本课介绍了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以及北斗七星、北极星,设置了建立“我的星座”和制作星座放映器两个学习活动。教学思路与方法星座学习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因为需要学生夜间在家观察,缺乏教师及时指导,而且需要要较长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容易失去热情。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把重点就放在来学生对观察星空的兴趣培养和方法指导上。因此,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十二星座”入手,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相关所有生活经验,各抒己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