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分析邹璇【摘要】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 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 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 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 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 在 D-S 框架下运用“冰山” 技术分析要素、 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 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維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关键词】空间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空间维度;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核心—边缘模式;D-S分析框架空间经济学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诞生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 主要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 扩散现象,揭示资源空间优化配置机制和探索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机制。事实上,体现空间维度的经济学思想——区位理论创立已久(1826年) ,遗憾的是其一直没能成功地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目前空间经济学研究大有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无空间维度经济学之势。尽管之前空间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藤田、维尔布斯、 鲍德温等从不同侧面构建了一些精巧的空间经济学模型,然而这些模型个性有余、 共性不足, 以至于空间经济学至今没有形成具有共识性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 也就是说没有自己的研究范式。 这显然不利于空间经济学的深入拓展和推广。为了广泛、 深入地把空间经济学推向主流经济学, 空间经济学必须把个性化的研究模型规范化,形成具有共识性的研究范式。 而且其研究范式必须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兼容,否则难以实现拓展和推广的目的。下文将对此作出尝试。一、空间经济学思想渊源及研究范式演进最早的空间经济思想要追溯到传统的古典区位理论——农业区位论和工业区位论。 1826年德国农业学家杜能撰写了“The Isolated Republic”,其中明确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 其研究范式是孤立经济体系下的农业产出最大化区位选择。大约在农业区位理论提出83 年之后,空间经济思想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工 业 生 产 领 域 , 也 是 德 国 的 一 位 工 业 学 家韦 伯 于 1909 年 撰 写了 著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