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鸿章身后任评说:不变的是人 变的是历史的笔2013 年 01 月 09 日中国新闻网近日读海外某华文报纸,偶见 李鸿章 怒斥“鬼子”一片妙联,顿生酣畅淋漓, 扬眉吐气之感。 亢奋之余,想为这位晚清汉人重臣写点文字。李鸿章是个功过分明的“双面人”。前期,在中国近代史课本中,我所看到的,只是其被否定的一面;后期,在报章中,更多读到他那被肯定的一面。本文只涉及后者。妙联怒斥“鬼子”李鸿章,一八二三年生,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一九○○年秋,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 携光绪 帝西逃,失踪一段时间后复出,命洋务大臣李鸿章与列强代表议和。谈判结束后,中方与联方共同举行记者会。忽然间,“倭瓜国”( 日本 ) 钦差大臣小村寿太郎使出一个损招,用汉字来炫耀武力,意在羞辱清廷。 这个钦差得意洋洋地说:“日本一楹联大师早就出了一片上联,向公众诚征下联,然久久而不得,今天只好求教于楹联发祥国的大师了。”他随即对李鸿章说:“大人乃当今国学名士,恳盼赐联。”之后即亮出一张白绢,上面用汉字写着:“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这是片拆字联,意思为:日本驾神马,张满弓,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大王”就有八个,且个个举世无双,单戈匹马就能踏平中国!李鸿章用斜光瞥了一下这二十一个字,怒不可遏, 但强压怒火, 思忖片刻就令人端出文房四宝,又命这个日本钦差研墨铺绢,旋即带着一副鄙视神态,大笔落素绢,一气呵成,回敬了这样二十一个大字:“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此下联也是片拆字联,与上联针锋相对,接得严丝合缝: 日本萎靡不振,却欲抢我大清龙衣, 其实不过是“魑魅魍魉”四种小鬼。这些东洋鬼子屡屡犯边,如斗胆进犯我中原,即合手将其擒拿!李鸿章的文才、急才,其爱国情怀,跃然绢上。在场的中国人见此奇联,无不拍手称绝, 深感中堂大人为他们出了一口恶气!日本钦差“偷鸡不成蚀把米”,欲羞辱大清国,反而招致倭人国被怒斥,只好悻悻走开。“近代中国改革第一人”李鸿章其人其事,我这一生粗粗读过四遍,前三次在高中、大学和研究生班,上中国近代史课之时, “李鸿章”三个字是“刽子手”、“卖国贼”的代名词。他对内残酷镇压太平2 天国运动,对外与列强签订《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二三十个丧权辱国条约,可谓罪莫大焉!看了著名演员李默然出演的影片甲午风云后,这种负面感受就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