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最新资料1采用激励手段减少事故发生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各种客观因素的刺激,来引发和增强人行为的内在驱动力,使人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说,采用各种恰当的激励手段引起职工心理状况变化, 达到激发动机, 发生响应的行为, 使每一种内在的动力,都朝着所期望的组织目标做出持久的努力。最常用的激励手段有正激励、负激励、目标激励、责任激劢、情感激励等。正激励是通过表扬、 奖励、晋级等正面鼓励的手段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负激励是通过批评、 处罚、处分等反面鞭策的手段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要坚持以正激励为主,负激励为辅,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适当采用目标激励、责任激励、情感激励等多种激励并用的手段,就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大幅度降低习惯性违章和人为责任事故发生。1 根据人的层次需求理论,采用目标激励手段目标激励就是根据职工不同层次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安全目标和奖罚方法,去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自觉、主动地完成组织的任务,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前些年,朝阳供电公司由于设备陈旧,资金短缺,有些职工缺乏责任心,安全生产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 1995 年以前的历史最长安全记录仅为349 天。经分析发现: 造成安全生产纪录难以长久的主要原因是人为责任变电设备事故多,习惯性违章事故多。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人为事故,公司就把该阶段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定为:实现安全生产350 天,创造安全生产历史最好水平。采用的激励手段是正激励、负激励与目标激励相结合。即:实现这个目标给重奖,中断这个安全目标给重罚。其结果是,仅在1996-05-24 就实现了安全目标。这时精品最新资料2职工的需求由安全生产350 天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于是又制定出新的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争取实现安全生产1000 天。照此做法,截止1999-07-18 ,就已经实现了安全生产 1500 天。2 分析事故原因,采用责任激励手段责任激励就是通过安全责任的细化,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之自觉地、主动地去完成生产任务, 进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经过分析发现,从 1980— 1995年发生的 477 次设备事故中,大部分是人为责任事故。在68 次变电事故中,由于变电站误操作和检修、安装、试验、设备质量不良等原因造成的人为责任事故共63 次,占变电事故总数的92.6%;在 99 次输电事故中又有12 次是质量不良的人为责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12%;特别是在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