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1N0.* 紧压系数,填充系数,延伸系数的理解电缆手册上填充系数的定义:线芯导体实际截面积与线芯轮廓截面积之比. 圆形线芯填充系数=每根单线截面积之和/绞合线芯外接圆面积扇形 ,瓦形线芯填充系数=每根单线截面积之和/绞合线芯轮廓面积(即压辊孔型截面) 理解 : 两个参数均指导体被加工后的参数,请勿理解为加工前的参数. 根据定义 ,因为定义中为导体实际截面积与轮廓截面积之比.因此 ,如果导体被拉细则应为拉伸后的截面积,而非加工前的截面积.因此 ,如果以加工前的导体参数代入计算,在考虑拉伸的情况下 ,应将总的截面积除以拉伸系数来作为拉伸后的有效截面积. 因为导体即使紧压后,导体间仍存在一些间隙,为了能表示紧压的程度,将导体不含间隙(即紧压后的有效导体截面积)与导体含间隙的截面积的比值来表示紧压程度,可以理解为将整个导体的有效截面填充到轮廓截面中,有效截面所填充的截面百分率.所以 ,命名为填充系数.填充系数越大,即说明实际的有效截面与加工后轮廓截面的比值越大,因此就越紧密.反之则越松散 . 圆形线芯紧压后,外接圆面积即是线芯的轮廓面积,而对于扇形及瓦形线芯,其轮廓面积比较难计算 ,通常情况下 ,紧压后的芯线轮廓面积在不考虑出压辊后拉细(即压辊轮廓截面积与导体实际轮廓截面积相同)的情况下 ,压辊孔型的截面积即为线芯轮廓面积. 对于紧压系数的概念,这是为了便于理解,通常情况下将导体的填充系数也称为紧压系数,相当于俗名而已,在未真正理解紧压系数的含义的情况下,这个称谓的确非常容易让人认为既然是紧压系数,则值越低就应该压得越紧,这应该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即通常直观认为的紧压系数即为紧压后的有效截面积与紧压前的有效截面积之比值或紧压后的轮廓截面(或导体外径)与紧压前的轮廓截面(或导体外径 )之比值 .这两种理解都是不正确的.前一种只能反映导体拉伸的程度 ,并不能反映紧压的程度,而后一种也不能准确的反映紧压的程度,试想 ,如果在理想状态下将导体紧压为零间隙,而紧压后仍在外力的作用下拉伸,则紧压后的轮廓面积与紧压前的轮廓面积的比值将是一个随着拉伸强度变化的值.这是不能反映紧压程度的.而按照填充系数的定义 ,只要紧压后的实际截面与轮廓截面相同,则紧压系数为1,即零间隙 ,无论怎样拉伸,始终是不变的填充系数. 在一些地方 ,经常看到一些说法,比如说紧压系数一般是0.89-0.92,不可能达到0.85,这就显得有些没道理了,应该说是紧压系数一般是0.89-0.92,不可能达到0.98 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