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纳米粒子在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摘要: : 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 由于它的超微小体积 , 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 , 通过人体最细的毛细血管, 还可透过血脑屏障 , 显现出极大的潜力并被广泛研究,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从不同分类的纳米粒子着手,综述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粒子、药物载体、控制释放纳米粒子 ( nanoparticle) 也叫超微粒子, 尺寸在 1— 1 000 nm 之间,通常由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目前无机材料也研究得比较多。主要通过静电吸附、共价连接将药物结合在其表面,或者直接将药物分子包裹在其中,然后通过靶向分子与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结合,在细胞摄取作用下进入细胞内,实现安全有效的靶向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纳米控释系统作为独特的药物新剂型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从不同类别的纳米粒子着手综述对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1、有机纳米粒纳米粒使用的载体材料目前多为天然或者合成的可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可分为蛋白类(白蛋白、明胶和植物蛋白)和多糖类(纤维素和淀粉及其衍生物、海藻酸盐、壳聚糖等)。合成高分子主要有聚乳酸、聚己类酯等。1.1 天然化合物1.1.1 环糊精环糊精是一种来自于淀粉的环状材料,其结构是葡萄糖单体通过1,4α 连接的环状分子。在水相中,通过分子内氢键作用形成稳定的桶状结构,外围是亲水性表层而易溶于水溶液中,内部是疏水性的空腔,可以有效地包含疏水性的小分子,而形成主客体作用(环糊精称为主体,包含的小分子称为客体,这种通过疏水性作用的结合成为主客体作用)。李媛[1]等采用 α-环糊精( α-CD)穿入两端带有可光交联基团的改性PEG 链形成包含复合物,通过疏水性端基的自组装形成纳米粒子,并将抗肿瘤药物阿霉素负载到纳米粒子中,结果显示超分子纳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缓释作用,载药纳米粒子对肿瘤细胞具有很好的杀伤效果。张先正等制备了由α-环糊精及其经马来酸酐改性的衍生物与聚( ε- 己内酯)(PCL) 通过主客体包合作用形成的超分子纳米胶束,并研究了这种胶束的药物释放性能,发现其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2] 。李俊等人通过聚阳离子改性β-环糊精,并与聚乙二醇 -聚丙二醇 -聚乙二醇 (PEG-PPG-PEG) 三嵌段形成包含复合物, 利用改性 β-环糊精上的聚阳离子缩合DNA 形成 DNA/ 纳米粒子复合物,该纳米复合物具有很高的体外基因转染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