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建筑合同能源管理现状及进展建议张明顺 张晓转 吴川(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摘要:本文就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建筑领域应用的现状及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建筑节能综合改造难度大,缺乏科学合理的节能效果评价体系以及政府补助资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缺乏行业法律规范等。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建筑合同能源管理健康进展的若干建议。关键词:建筑、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1、引言我国建筑领域能耗约占社会能源消耗量的 1/3[1],国发办 2024 年 1 号文件转发两委共同发布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 4 亿平方米以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500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办公建筑节能改造 1.2 亿平方米,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节能示范 40 万套。到 2024 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见,建筑节能改造改造领域潜力巨大。合同能源管理①模式作为一种市场化机制,一种战略型新兴产业,自上世纪90 年代引入中国以来,已然从“水土不服”“叫座不叫好”的情形进展到了春暖花开的阶段,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2024 年度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报告》显示,2024 年底,全国从事节能服务的企业达 4175 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进展趋势达 2339 家(图 1),其中涉及建筑节能服务的公司约占近70%[2],合同能源管理(EPC)投资额也逐渐增加(图 2),2024 年 8 月份国务院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将节能改造和合同能源管理一并纳入了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也鼓舞建筑节能采纳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于建筑节能改造目前的状况,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又有其局限性,目前我国建筑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 7 种模式[4],主要应用的有三种模式。表 1 为常用的三种模式分析,图 3 为其资金流量示意图。表 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分析合同类型风险承担比例实现机制效益分配① 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中定义合同能源管理(EPC)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节能效益分享型还贷风险和绩效分项全部由节能服务公司②(ESCO)承担双方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