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部门从传统内部审计到管理审计的职能转换初探【摘要】随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必须向高层次的管理审计转变,本文从管理审计相对于传统内部审计的比较优势,内审部门为适应管理审计的要求需要进行的职能转换以及为开展管理审计采取的对策三方面阐述了内审部门对管理审计的挑战所作出的应对,以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关键词】传统内部审计管理审计职能转换随着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传统的内部审计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必须向高层次的管理审计转变,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管理组织、管理机能、管理制度等方面,通过对其进行审查和评价,达到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的目的。一、管理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比较优势管理审计是企业为了不断提升管理效能,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行为的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诊断;对管控决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进行督导和调研,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出具评价意见,并提出相应咨询建议的一种活动,与传统内部审计比较,管理审计具有显著的自身特点和比较优势。1、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而进行的审计。管理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的外延很广,包括生产、安全、财务、计划、物资、合同、人事、后勤服务等。这些内容不都是管理审计的范围,管理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的,与经济管理行为无关的内容如环境和后勤服务等,不应成为管理审计的内容。那么,一项管理审计是不是要涉及到所有经济管理内容呢?当然不是,管理审计的内容要视该项审计的目的而定,与该项审计目的无关的管理内容则不必涉及。2、管理审计是一种监督、检查、评价及深入剖析的活动。管理审计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对表面经济现象的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由表及里,对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对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管理审计不同于传统的内部审计,它是一种深入地由感性到理性的分析过程。没有对感性认识进行深入解剖,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由管理审计深入解剖的特性伸展开来,我们可以认定,不需要进行深入解剖的审计活动也不能称之为管理审计。1虽然某些审计活动具有管理审计的一些特点,如某单位现金短缺1000元,经过初步审计了解,是由于出纳员粗心大意而导致了现金丢失(假设该单位现金内控制度非常健全,这只是一种偶然或意外)。这是一种简单的审计活动,不需要深入解剖问题产生的原因,因此只能称之为审计调查。3、从审计辅助手段上来说,管理审计是相对于财务审计的一个概念。如果从审计方法和手段上对审计活动进行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两大类,即管理审计和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更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等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接触的多为财务人员,并只就财务收支的合法、合规或会计报表的内容是否公允发表意见。而管理审计则有很大的不同,它在借助财务资料的同时,也较多地借助于财务账薄以外的资料,有时完全可以摆脱财务账薄,审计人员接触较多的为财务以外的人员。管理审计表达的是一种改进管理方式的意见。我们通常所说的内部审计要向管理审计发展,便是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管理审计过渡和延伸。4、管理审计与其它审计活动的联系。管理审计与基本建设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有所不同,但又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管理审计蕴含在这些审计项目之中。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便包括管理审计的内容,需要对离任人任期内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经济管理内容进行深入剖析,揭示离任人的经济管理水平及责任。又如内部控制审计,它是管理审计的一种,它的切入点是从管理制度和管理环节入手,进而揭示问题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审计即管理控制审计,因为管理应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某些审计活动最终也可能演变为管理审计,如物资采购比价审计,它初始阶段更多的是从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入手,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如审计人员发现发票价格高于市场价格这一现象集中到某一类或某几类物资时,便可针对这几类物资的采购实施管理审计。二、内部审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