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及其本质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史上的几种观点一、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1.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2. 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是有用3.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的学生。美就在事物之中,主要是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4. 博克: 18 世纪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认为:“我们所谓美,是指物体中能引起爱和类似情感的某一性质或某些性质”。5. 羊大为美。二、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1. 美是理念2.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3. 休谟:美是主观观念4. 美恶皆在其心三、从主客二体关系考察美的本质1.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2. 朱光潜 : 美在心与物的关系上。3. 李泽厚先生: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第二节美的根源一、劳动使劳动过程和劳动动作成为审美对象二、劳动使劳动工具成为审美对象三、劳动使劳动产品成为审美对象四、社会生产实践是美的终极根源第三节美的本质一、什么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1. 从人不同于动物的物种特征来理解,在于“自由”“自觉”。2.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美的本质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第四节美的特征一、非功利性(一)客观对象不直接唤起主体的实际利益需要。(二)主体对客体不作实际功利性评价二、形象性(一)美以形象呈现(二)美的形象依赖于人的直觉感悟三、感染性四、创造性第五节美与真、善的关系一、美和真、善的区别二、美与真、善的联系1. 美以真为基础,离不开真。2. 美以善为依托,表现了善。教学目的、要求: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了解美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掌握美的特征及其与真、善的关系,培养学员的审美能力,使学员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审美的眼光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员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1、美的本质及根源2、美与真、善的关系课后练习:1. 试举例说明如何理解美的本质。2. 试论美与丑的关系,如何理解波特莱尔的“以丑为美”?阅读书目: 1. 宗白华《美学散步》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美是什么? 这个问题千百年来无数人问及。 有人说美是泰山的日出, 有人说美是雷锋的心灵,也有人说美是贝多芬的音乐、李白的诗歌。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不相同。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一位绝世佳人: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