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美学学科的名称Aesthetica,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 年首次提出来的。1750 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Baumgarten 1714—1762 年)出版《美学》 (?esthetik )一书,标志着美学学科的正式创立。鲍姆加通也因此在美学史上被人称之为“美学之父 ”。2.中国的美学:近代:(1)王国维的观点:境界说。著作:《人间词话》 、《红楼梦评论》 、《宋元戏曲考》(2)蔡元培的观点:以美育代宗教,推行美育。著作:《以美育代宗教说》 。现代:(1)朱光潜的观点:美在意象。著作:《诗论》、《谈美》、《文艺心理学》 、《西方美学史》 如:“花是红的”这里的“花”是一个客观的自然对象,而“花是美的”这里的“花”则是客观自然景物与人的主观情思相交融而形成的审美意象。(2)宗白华的观点: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生命哲学观出发,提出美在“意象”的观点。《美学散步》如他说:艺术家“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3)李泽厚的著作: 《美的历程》3.什么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在这种体验中,人的精神超越了自我的有限性,得到一种自由和解放,回到人的精神家园。从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1)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人性的需求。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的意义上的人。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2)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这个意象世界照亮一个本然的生活世界。在这个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体验活动中,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真“、”善“、”美“得到了统一。如歌唱艺术(阿炳《二泉映月》),如安格尔的名画《泉》 。(3)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活动,它在人类历史上发生、发展,它受人类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审美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如:三寸金莲、环肥燕瘦、古代的长辫、非洲人以黑为美 ⋯⋯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1.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东西”和“美本身”,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