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很好地完成育人的任务,就必须了解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在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农村教学带来了挑战,我从几个方面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进行了探讨。关键词:农村小学;转变观念;探索创新;学习兴趣。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尽快地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教法,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大胆探究出一套有效的适合学生实际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接受和尝试新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在新形势下培养学生最好的学习动机是使学生对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得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推动力。而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结合自己三十二年的教学实践,我想谈谈几点个人观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诱发学习兴趣。(一)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成功的数学课,更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开头。教学中我常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气氛,在一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为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基础。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我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为了扫清同学们在学习过程的障碍,在新课刚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自愿结合,通过演示“相遇、相距、相向、同时”使学生对这四个词的意思加深了理解,轻松的接受了本节课的有关内容。(二)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重要。为了不使数学课枯燥无味,应该给学生动静相结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组合方式,优化学生的心理因素、调动他们内在潜力,在毫无压力下愉快地学习。比如在讲授:平移、旋转这一知识时,单凭变动前后的图形展示,是很难被学生接受的。如果先用实物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位移变动过程,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接受这一知识,而且为学生以后脱离实物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多的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候如果能够应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就能够使得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化。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可以将图象、声音和文字有机结合起来,甚至可以制成动画充分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由于小学生上课精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如果总按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进行讲、练,学生会感到乏味,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环境下,小学生对精彩的动画故事,奇妙的图像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的好奇心一旦发展成认知兴趣,就会马上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愿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在教学24时计时法时,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面。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那堂课,我先播放了中央电视台预告节目的录像,让大家找出动画片的播出时间。由此引入新课。在感受一日24时的时候,我又播放了孩子们一日的生活情景: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已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到了6时左右,天已经亮了,小鸟在枝头上鸣叫,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笑脸。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7时30分,同学们来到学校,开始了上午紧张而愉快的学习生活。转眼到了中午12时,同学们正同家人围坐在饭桌前,香甜的吃着午饭。这时,时针指向了下午1时的位置。我问:“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同学们有的说“下午1时”,有的说“下午13时”。我补充道:在一日内,由于时针第一圈走了12小时,所以在走第二圈时,我们就要把时针指的时刻数加上12。“13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喊到。(继续看录像)到了14时30分,同学们又开始了下午的学习生活。16时30分,同学们结束了一天的学习,回到家中。时间一晃就到了21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夜间九点。这时我们该上床休息了。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又到了午夜12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