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资源利用VIP免费

农业资源利用_第1页
1/7
农业资源利用_第2页
2/7
农业资源利用_第3页
3/7
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1.生物资源的概念:生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联系到农业利用的那一部分。2.农业生产的特点:(1)季节性、地域性、周期性(2)产出和投入的复杂性3.农业资源的特征:(1)地域性和节律性(2)多用性和有限性(3)整体性和层次性(4)稳定性和变化性4.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原则:(1)按照人口、资源平衡的原则,控制人口增长并实行节约化的经营。(2)按照资源整体性的原则,实现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3)保持生态平衡的原则,进行资源的适度、适量开发利用。(4)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5.农业资源气候的特征:(1)无限的循环性和单位时段的有限性。(2)波动性和相对稳定性。(3)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4)相互依存性和可改造性6.农业气候区域性与农业生产关系(1)种植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建立在农业气候区域性基础上的(2)农产品品质的好坏也有区域性(3)农业生产技术措施也是与气候、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相适应的由此可见,农业生产的区域性是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这是进行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依据。7.农业气候资源的基本因子和指标是:(1)光能资源(2)热量资源(3)水分条件(4)光、热、水资源的有效性8.区划的分区系统由3个等级组成1第一级区——农业气候大区,包括: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第二级区——农业气候带第三级区——农业气候区9.我国气候资源的分布: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10.农业气象灾害——干旱(认真了解)干旱发生规律:华北、西北、东北常有春旱,有时出现春夏连旱秦岭、淮河以北春夏连旱较频繁,夏旱次之,个别年份有春、夏、秋连旱,是我国有名的重旱区之一秦岭、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多夏旱和秋旱,春旱很少华南南部多秋、冬旱和冬、春旱,夏旱不多,个别年份有秋、冬、春三季连旱川西北多春、夏旱;川东多伏旱;干旱的预防措施:(1)种草种树,改善旱区农业生态环境(2)兴修水利,搞好农业基本建设(3)根据水资源条件,合理调整农业布局(4)大力节约用水,推广节水和减少蒸发的新技术(5)积极提倡有机旱作农业,采用有效地抗旱保墒技术等11.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必须从3各方面考虑:(1)要充分合理地使作物最大限度地利用气候资源的生产力(2)要不断提高农业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抵御能力(3)要注意改善和保护农业气候资源,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1)正确认识和评价农业气候资源是合理开发气候资源的前提(2)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根本原则(3)调节、控制和改良农田小气候是科学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手段(4)提高复种指数,挖掘品种资源和气候资源潜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力措施(5)努力提高对不利气候条件的抗御能力,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2(6)保护和改善气候环境,是经常性的战略任务12.土地资源的特性(基本特征):(1)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土地资源的原始性和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资源有随时间而变化的特性(2)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土地报酬的递减性经济供给的稀缺性土地资源经济利用的地域性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持续性提地资源利用形式变更的困难性(3)土地资源的社会特性政治和社会权力是与地权相联系的随着土地稀缺程度的加强,以及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控制也就越来越得到强化13.土地资源的评价原则:(1)适宜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比较的原则14.土地资源的评价层次:国家级、省级、县级、乡级15.土地资源的开发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综合开发原则(3)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16.土地资源整治的概念:土地资源的整治是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土地退化现象的消除和与预防。1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耕地面积少,人地矛盾突出(2)利用结构不当,经营单一(3)土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4)土地经营水平低,生产力不高3(5)土地利用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乱占耕地现象严重18.我国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途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业资源利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