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学习重难点】结合案例,能够分析影响某一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并结合事例说明如何进行农业区位的选择区位含义: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自然因素:气候、、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市场因素。区位选择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处于之中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环境因素比较,对农业区位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影响复习: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下节课提问。【问题探究】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罗列影响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社会经济因素:完成教材P43活动题,根据活动题分析: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知识点拨】: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一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2)限制因素: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所需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3)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在判断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甘蔗种植分布、甜菜种植分布,其主导因素为气候;西北地区水源对农业影响最大,则限制因素为主导因素。【考例探究一】:结合地图册,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珠江三角洲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青藏高原的青稞()2、江南丘陵的茶树()3、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4、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横断山区、千烟洲的立体农业()5、冬季,南方蔬菜供应到东北三省()6、城市郊区的乳牛、花卉、蔬菜()7、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补充】: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东北地区________,华北平原___________,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_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拓展:小范围地区农业区位选择原则1、地价: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越高。2、农业单位面积产值:从单位面积产值看,其顺序一般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3、城镇周围只能布局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如花卉业、乳牛业、禽蛋业、蔬菜业等4、需水量:需水量大的花卉业等应靠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5、交通运输:鲜花需要保鲜,鲜奶容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布局在接近城镇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问题探究】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阅读课本P44第一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合作探究】:阅读P44案例1,完成活动题补充: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1、南方水稻田施用石灰()2、蔬菜大棚()33、梯田()【考例探究二】(2011·福建文综)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l~2题。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A.土层薄B.降水变率大C.坡度大D.植被覆盖率低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A.调节大气温度B.提高土壤肥力C.增大空气湿度D.增加日照时数当堂巩固区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是()A.东北平原发展耕作业,利于大型机械化生产B.我国南方和东北的许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C.我国南方水分和热量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D.在北京、上海等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农副产品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2.欧洲北海沿岸多种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谷物,形成此现象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