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融资融券合同篇:解读融资融券合同要点 2024 年 3 月 19 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首批融资融券试点业务资格证券公司名单,3 月 31 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登陆了中国证券市场。为帮助广阔投资者深化了解融资融券的功能与风险,理性参加融资融券交易,中国证监会上海监管局特组织辖区试点证券公司联合开展本次融资融券专题投资者教育系列活动。 ——融资融券专题投资者教育系列之三 年前部分股有望一飞冲天! 秘闻!行情近期将出现逆转 机构资金流向已发生巨变! 主力资金正密谋全新布局 在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之际,为了帮助广阔投资者防范融资融券业务风险,在参加业务过程中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下面将针对融资融券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解读,供广阔投资者参考: 一、合同条款应对专业名词进行详细释义 融资融券交易中涉及到较多专业名词,证券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合同必须为投资者详细释义交易中涉及的专业名词,例如“信用账户”、“融资融券交易”、“担保物”、“保证金比例”、“维持担保比例”、“强制平仓”等,以避开投资者对业务合法权益的理解不透彻、不准确。建议广阔投资者在签订合同之前,应首先阅读证券公司对相关专业名词的释义,并推断相关名词释义是否与自己的理解相同,在此基础上,再认真阅读合同其他条款。 二、合同条款应对特定的信托关系进行明确阐述 在融资融券交易中,投资者和证券公司之间具有特定的信托关 系,为了帮助投资者理解这种特定关系,证券公司提供给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合同应对这种信托关系的目的、信托财产范围、信托成立与生效、信托财产管理、信托财产处分、信托终止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规定。投资者为委托人,证券公司为受托人,投资者在信用账户中提交的保证金、融资买入的全部证券、融券卖出所得全部资金以及前述资金、证券所生利息和权益,整体作为投资者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债务的担保,由证券公司名义持有,投资者享有信托资产的收益权。当投资者未能按期足额追加担保物或在合同到期后未清偿融资融券债务时,证券公司有权实行强制平仓的方式处理上述信托资产,偿还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债务。这一条款的载明,对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从法律层面上保障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正常开展,充分保障了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