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增生():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生成减少,细胞膜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水增多。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脂肪变():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玻璃样变():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