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城市运营商转变有人说,许多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向工业地产开发商转型。实际不是,我们也不赞成这种转型。无论是房地产开发商还是工业地产开发商,都应该是提成和转变,向城市运营商转变。城市伤痕单纯以工业厂房和工业园区建设为主的工业地产投资方式,已经被珠三角诸多地区证明是行不通的。广州、深圳、东莞、佛山都曾因此经历过阵痛。这些让全国都羡慕的繁华城市,在发展之初,走的基本都是粗放型工业化之路。工业厂房工业园区的建设早期根本没有与城市的远期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等到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发现凌乱无序的厂房园区就像城市身上一个个毒瘤。佛山,在经过 20 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之后,终于面临土地日趋紧缺的局面。为大型工业项目寻找合适的落脚地,成了不少镇街招商人员头疼的事。形势逼迫之下,佛山不得不回过头去仔细打量现有的厂房,继而惊讶地发现:佛山现有的工业厂房约有 40%是低矮的旧厂房,它们多为单层简易结构,直接造成全市工业厂房的平均建筑容积率只有 0.61。“旧厂房林立的地方容易发生火灾。就拿顺德龙江、乐从来说,每年仅家具企业失火就有几十起。”市公安消防局防火监督处处长杨舜说,由于历史局限,不少低矮旧厂房存在建筑材料耐火等级低,疏散通道不足等诸多消防隐患。规划差、建筑质量低、产业配套水平不高,是旧厂房的通病。企业发展壮大后,都不愿意继续留在这种“影响形象”的旧厂房内。在朝安路两旁的工业区内,一些旧厂房甚至“沦落”为垃圾回收站。在这种情况下,2007 年 7 月 1 日佛山开始实施《佛山市推进旧厂房改造的指导意见》,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全面的旧厂房改造运动。深圳和广州已经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做城区的旧厂房园区改造,目前已基本完成。广州市区的工业厂房已经基本都搬迁到了周边的番禺、南沙、增城、花都等地,深圳关内的工业厂房都搬迁到了关外,东莞也正在努力建设一个宜居、魅力、创造型的城市。无论是否已经完成了改造,这些园区厂房都曾给城市留下过伤痕。而且这种改造也只是权宜之计,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城市的运营格局,从城市发展的长远来看,这些通过改造而暂时愈合的伤疤,在未来某一天,会再次病发。即便是现在,在珠三角地区还可以看见到处都是凌乱不堪,大大小小的厂房。这些园区和厂房无疑给当地未来的城市规划增添了许多麻烦。城市需要运营中国的城市建设者们终于开始明白这个道理。当人们被狭小的居住空间禁锢、被浓烈的汽车尾气和工业烟尘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