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劝----学VIP免费

劝----学_第1页
1/9
劝----学_第2页
2/9
劝----学_第3页
3/9
劝学《荀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3、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4、背诵全文。能力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輮煣情感目标: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2、整理积累实词。【教学难点】1、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2、常用虚词的用法。【教学方法】1、提纲式教学法:以板书为提纲带动各个教学环节,利于学生背诵、理解。1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课时安排】三课时【板书设计】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一、学习的意义:1、发展提高:蓝——青水——冰2、改变原状:直木——轮木——直金——利3、人(博学参省)——知明而行无过二、学习的作用:1、登高——博见2、顺风而呼——闻者彰3、假舆马——致千里4、假舟楫——绝江河5、人(学习并运用知识)——成为君子三、学习的方法态度:1、方法(积累):积土、积水(正);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反)2、态度(坚持、专一):骐骥(反)、驽马(正);蚓(正)、蟹(反)3、人(积累、坚持、专一)——学有所成2【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二、解读文题《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原文相当长,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问题。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学不可以已”。本文三段,节选自原文第一部分,它们在原文中是不连贯的,但各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整的。《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题目中的“劝”是鼓励、勉励的意思,“劝学”的意思是鼓励学习。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全文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文章朴素自然、比喻迭出、辞采缤纷,既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三、作者简介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3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人性问题上,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人性本恶”。他特别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提出“人不学无异于禽兽”,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他认为人的知识、品德不是天赋的,是后天经过礼义教化、学习改造获得的。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孟“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用礼、法、术来维持社会秩序。因此可以说,荀子已经超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他的学说对以后的法家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