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调研材料谭家山镇经管站周杰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于09年7月10日在谭家山镇高山村挂牌成立,是谭家山镇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之初由5名农机大户和农业种植大户自发组织而成。到目前为止,专业合作社成员发展到102名,已拥有各类农机具80台套,其中拖拉机22台、收割机20台、手扶旋耕机16台、插秧机7台、大型旋耕机4台、直播机3台、机动植保机2台、农用运输车6台,配套农机具245台套。专业合作社下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主要以机械耕整、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植保、运输等为经营服务重点,在满足本地机械化生产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跨区生产作业。现将专业合作社工作调研如下:一、改变经营策略,树立服务理念前几年,谭家山镇耕整机、收割机一共加起来不到10台套,农机具、农机手特别分散、服务质量不高、作业价格昂贵,农机具更多的只是作为农机户经营挣钱的工具。为了改变这一现实,自发组建了海中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几位骨干就暗暗发誓,要彻底改变谭家山镇农机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而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是要树立“服务为先”的经营理念。为给社员鼓励信心,专业合作社邀请农机专家、农经局和农机局领导介绍农机应用的前景,讲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趋势,帮助社员更新了观点,认清了形势,增强了扩大规模、加速发展的信心。二、依靠科技推动,提高服务质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员良好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先进的农机设备是专业合作社进行优质农机服务的前提和保证。一是专业合作社始终把提高社员素质当作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第一要务。经常性地组织社员学习农机新政策、新技术、进行新机具推广应用培训,近一年年来,专业合作社自主培养农业科技技术骨干15人,农机手28人。二是专业合作社坚持引进先进农机具,不断适应服务需求。2009年9月,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集施肥、播种、开沟为一体的精量联合直播旋耕机。今年5月,又引进了作业效率高的大型耕整机和多功能联合收割机。三是专业合作社始终以探索创新为突破口,不断增加农机服务品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立足本地农业生产,走全程机械化道路,不仅实现机整、机收、机植保一体化服务,而且推广了机插、机播技术、机插面积已达2万多亩,机播面积已达1200亩,大大减少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农户收入。三、转变发展战略,开拓服务市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提供机械耕整和机械收割两项农机服务,由于专业合作社没有什么知名度,大部分业务只局限在本村及附近村。经过近一年的发展,专业合作社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广,专业合作社信誉越来越好,为进一步开拓农机服务市场,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五大发展措施。一是外向发展,扩大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农机跨区作业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富民工程,专业合作社利用这一有利的契机,采取了送出一批开辟作业新市场、留住一批巩固老服务区的办法,每年5月,由农机大户牵头组织一批收割机赴梅林、中路铺等地开展跨区作业,另一批由我牵头在本镇及周边地区进行收割。专业合作社还组织部分收割机到株州等地进行水稻跨区作业,均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内向挖潜,加强管理。针对农业机械越来越细化的特点,分设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和运输等五个分队,统一组织核算,灵活开展业务,使有限的农机资源发挥了最大的效益。三是横向创新,开拓业务。去年11月,专业合作社引进的油菜直播机试用成功,从而将服务种类扩大到水稻、油菜两大作物的全部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农机机耕、机播机插、机防、机收、运输一条龙服务,当年创收8万余元。四是纵向延伸,增加产值。鼓励农机大户向种植大户转型,积极培养农田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把土地大规模,高价租赁集中到大户手中,全部实现机械化。加快土地集约化经营和高标准生产步伐,加大转移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农户收入的“双赢”模式。今年专业合作社已从部分农户手中租赁耕地700亩,其中农户委托合作经营管理的达300亩。五是周边外引,互惠互利。每年农忙时节,在专业合作社承接外地大宗业务后,本地农机服务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