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的调查与思考 漆园办事处关于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做法漆园办事处位于**县城北侧,现有人口 6 万余人,国土面积 117.49 平方公里,12 万亩耕地,辖 2 个社区居委会,13 个行政村。属于城乡结合部,人多地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占全村总人口的60%以上。自 2008 年开始,我处逐步从外出务工人员中物色积极分子和后备干部,目前全处约有 60 余名党员外出务工,15 名属于 08 年后发展的.占全部外出党员的 25%。这些人员在外地发展不错,在本村也具有较好的口碑,经常为本村提供致富信息或是带领本村群众外出务工。他们大多年富力强,有理想、有文化、有朝气、有开拓进取精神,是农村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长期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锻炼,具备见识广、信息多的优势,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有利于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在发展村级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主力军作用。经过实地调研考察,通过电话、问卷、邮件等方式了解,我总结了办事处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具体做法: 一、摸清底子,铺好路子。发展人员的年龄集中在 30 到 50岁之间,这些人年轻有为,具有一定的人脉和精力;学历在高中及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主要从事的行业是经商、销售、建筑、物流等,我们围绕“二建立二提高”的党员培养工程开展工作。一是建立人才后备制度,提高党员培养针对性。建立培养对象的思想工作汇报制度,提高培养对象与党组织之间的了解,同时也让培养人了解一些科学致富信息,实现了双向交流。 二、严格把关,确保发展质量。在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入党工作中,我们始终把质量摆在第一位,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要求,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根据外出务工人员的特殊性,采取一系列措施,严格把好党员质量关,防止以“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一是广泛推优,严把源头关。大力推行教育引导对象推荐制度。采取党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定期组织各村开展推优活动。党组织推荐主要以党小组为单位进行,党员推荐需由 3 名以上党员联名进行,群众推荐主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初步确定重点教育引导对象,建立教育引导对象基本情况档案。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