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笔记(第 5— 8 课)第五课旋律:音符、音节,基本细节关键词五线谱(staff)八度(octave)谱号(clef )高/低音谱号 (treble/bass clef)音阶(scale)大调音阶( major scale)小调音阶( minor scale)半音阶( chromatic scale)主音( tonic )调性( tonality )导音( leading tone)升号( sharp)降号( flat )还原号( natural)跳进( leap)级进( step)转调( modulation )调式( mode)乐句( phrase)前句(antecedent)后句(consequent phrases)终止式(cadence)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导引前面讲完了音乐坐标的横轴即第一维度的时值、拍子,开始谈论纵向, 即第二维度的音高和旋律。在音乐织体中,旋律通常在高音部分,因为在高音区域声波更容易听到、更清晰,其波长更短,频率更快,更容易让人听清细节。五线谱的历史整套高音记谱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9 世纪,在瑞士、法国、意大利北部的本笃会修道院里的修士和修女们开始在羊皮纸和石板上标记出旋律的大致走向,最终他们把这些曲调线分割安排在更确切的位置或更确切的音高上。公元10 世纪在意大利北部,一位叫阿莱佐· 圭多的青年人发明了以水平线组成的网格标记出音高,开始是四线谱,后来也有过六线谱,到15 世纪最终固定为五线谱,到公元 1000 年左右他们还制定出了规范,来标记每一个点、间和线。八度音乐中相邻的音组中相同音乐的两个音,包括变化音级称为八度。音高可以用字母来标注:C D E F G A B 。到 B然后又从 C 开始重复,这是因为高音C 的频率是低音C的两倍。这样一个轮回构成音乐的八度。西方音乐系统里,一个八度里固定为七个音阶,七音符大调和七音符小调。不同文化的音乐都运用了八度音重复,不过在八度音之内,不同的文化采用了不同的划分。阿拉伯旋律的八度内有14 个音高。★示范曲目 :印度西塔尔琴演奏家拉维· 香卡演奏的“拉格”印度音乐里的音调“拉格”,一个八度只有六个音符(乐曲在《聆听指南》CD6,第 15)。★示范曲目 :诺拉· 琼斯(Nora Jones ,香卡的女儿)演唱布鲁斯音阶(Blues tunes)这也是首六音符音阶曲目,她是按布鲁斯风格演唱的,有时大调有时小调。★示范曲目 :二胡演《二泉映月》 (阿炳版)这是一首五音符音阶的作品,中国的古代音乐一个八度分为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由一种两根弦具有很强穿透力的乐器演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