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疗效及其适应症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的瞬间已基本上决定了病人的预后,医生的努力在于迅速中断脑出血引起的恶性循环,把血肿压迫引起的继发性缺血损害降到最低限度。外科治疗目的是清除脑内血肿以解除脑组织受压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脑灌注压,减少周围脑组织缺血梗死和病残率;中断和预防出血后和脑疝的恶性循环降低死亡-病残率。改善功能预后是更为重要的手术目的。脑出血的部位不同治疗方针也不同。对于基底节出血的手术治疗历来充滿着争论。直到后期以 CT为手段观察血肿量作为手术适应症的依据,同时注意到血肿部位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血肿量,方制定了临床分级、CT分级和预后判断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多中心的协作研究,明确了影响疗效的因素,提出了治疗方针应根据多种因素作个体化考虑,既可开颅也可定向穿刺,扩大了手术治疗范围。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疗效大脑半球出血的手术适应症因各学者的观点和选择标准不同而差异较大,手术死亡率和生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优劣不一,因而争论很多。一般认为:无明显意识障碍的患者,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效果都好;已有明显意识障碍但尚未出现脑疝者外科治疗优于内科治疗;深昏迷、双瞳散大,生命体征趋于衰竭者,内、外科疗法均不理想。现代对脑出血外科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有:1、手术前神经病学分级: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情分级主要根据术前意识状态而定,手术效果与其精神病学分级有密切关系。病情分级在3、4a 级手术明显优于保守治疗, 而 4b 和 5 级病例即使能保住生命也不能获得良好的功能预后。在功能预后方面:分级为1、2 级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 3、4、5 级者手术稍胜于保守治疗,但差别不显著。 2、CT分级:壳核出血按CT分类的死亡率分析显示,病情为1 级者,保守治疗优于手术, 2 级和 3 级者,手术与否死亡率无显著差别, 4 级和 5 级者,手术优于保守治疗。 3、血肿量:基底节出血量在30 ml 以下者,手术治疗因附加损伤不如保守治疗死亡率低,但如血肿体积大于30ml 时,手术组死亡率低于保守治疗组,且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在功能预后方面,血肿量在30ml 以下者保守治疗显著优于手术治疗。 4、手术方式:可分为开颅清除和CT或超声引导下吸除。有人比较两种方法的死亡率如按神经病学方法统计,1 级及 4 级者,血肿吸除优于开颅; 2级和 3 级者,吸除似优于开颅,但无明显差别。5 级者,开颅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