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10 脑瘫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瘫患者。一、脑瘫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性瘫痪(ICD-10:G80.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 1)出生前至出生 1月内有致脑损伤的高危因素;( 2)在新生儿及婴儿期出现脑损伤的早期症状;( 3)有脑损伤的神经学异常,如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反射异常;( 4)常同时伴有智力低下、言语障碍、惊厥、感知觉障碍等多种异常;( 5)排除其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儿的一过性运动发育滞后。2. 鉴别诊断( 1)进行性中枢性瘫痪例如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脑白质营养不良、颅内及脊髓肿瘤等。这些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应和痉挛型脑瘫鉴别。由于此类疾病所致的瘫痪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结合各自的临床特征,不难鉴别。( 2)锥体外系变性病1 / 10 如苍白球黑质变性、震颤麻痹综合征、亨廷顿舞蹈病等,应与手足徐动型或其他类型的以锥体外系症状为主的脑性瘫痪鉴别。但此类疾病起病一般较晚、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等特征与脑性瘫痪明显不同。( 3)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与肌张力低下型脑性瘫痪一样,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但前者的腱反射消失、肌萎缩发生较早且明显、 常伴肌束颤动等特点与脑性瘫痪不同。( 4)婴儿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进行性脊髓肌萎缩症于婴期起病,肌无力呈进行性加重,肌萎缩明显,腱反射减退或消失,常用呼吸肌功能不全而反复患呼吸道感染,肌肉活组织检查可助确诊。( 5)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又名硫酸脑苷酯沉积病。患儿出生时表现为明显的肌张力低下,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四肢痉挛、肌张力增高、惊厥、共济失调、智力进行性减退等。基与脑瘫的鉴别要点在于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检测血清、尿或外周血白细胞中芳香硫酸酶A的活性可确诊。( 6)与孤独症相鉴别有些孤独症小儿行走时使用脚尖着地,有时误认为是脑瘫痉挛型。但体检可发现跟腱不挛缩、足背屈无障碍, 腱反射不亢进, 无病理反射,这些特点都可与脑瘫鉴别。2 / 10 ( 7)与三体综合征相鉴别又称先天愚型、 Down综合征, 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疾病。根据其特殊面容及异常体征一般诊断不难。但有些病例新生儿时期症状不明显,只表现活动减少,面部无表情,对周围无兴趣,肌张力明显低下,肌力减弱,有时可误认为是脑瘫肌张力低下型,但本病膝反射减弱或难引出,这是与脑瘫明显的不同点,而且Moro 反射 ( 拥抱反射 ) 减弱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