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术的操作方法1、 患者多取卧位,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膕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向前弯,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突出。2、 确定穿刺点,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 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3、 常规消毒皮肤后戴无菌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4、 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臂部,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 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5、 放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压力。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 =10mmH2O)或 40~50gtt/min.若继作 Queckenstedt试验, 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 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升高,则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阻塞;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阻塞。凡颅内压增高者,禁作此试验。6、 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 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7、 术毕,将针芯插入后一起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8、 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 小时,多次盐开水,以免引起术后低颅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方法1. 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自然呼吸。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坐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2. 穿刺点可行超声波定位,或选在胸部叩诊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较多时一般常取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 肋间,有时也选腋中线第6~7 肋间或腋前线第5 肋间隙为穿刺点。包裹性积液可结合X线胸透或B型超声检查确定穿刺方向与深度,以确保穿刺成功。 穿刺点用蘸甲紫(龙胆紫) 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气胸病人选择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或腋中线第4~5 肋间。3. 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皮肤,覆盖消毒洞巾。4. 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