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膨化大豆一、膨化大豆及其作用全脂膨化大豆经过加热处理,动物的利用率相对提高,一般成分为:水分≤12%,粗脂肪 17~19%,粗蛋白质 36~39%,粗纤维 5.0~6.0%,粗灰粉 5.0~6.0%,钙 0.24 %,磷 0.58 %。大豆加工的品质直接会影响使用效果,全脂膨化大豆的加工:合格指标要求为尿素酶活性0.02 ~0.3,蛋白质分散指数12-25,色泽吸收度 3.8~4.3,蛋白质净效用60 以上。膨化后的大豆色泽要新鲜一致,具有其固有的气味,无异味、酸味等,无结块、无发霉变质。全脂大豆脂肪含量高, 且多属不饱和脂肪酸, 故应注意脂肪变质问题, 脂肪劣化后降低适口性, 且造成腹泻。 生大豆熟化的目的, 就是有效地破坏大豆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 提高其利用率, 使畜禽采食后能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但是如果熟化过度, 又会引起一些氨基酸的破坏;如果熟化程度不够, 大豆中的一些抗营养因子,如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脂肪氧化酶、脲酶等,不能得到有效的破坏,严重影响其利用率, 所以必须对大豆的熟化程度做出检测。一般是测定大豆粉中的脲素酶活性来决定其熟化程度。对大豆原料进行膨化,其作用有以下几点:1、提高了淀粉的糊化度,生成改性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2、由于蛋白质与淀粉基质结合在一起,因此饲喂时不易流失, 只有当动物体内消化酶分解淀粉时才将蛋白质释放出来,提高了蛋白质的效价。3、膨化过程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消除了许多抗营养因子, 同时改变了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缩短了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水解时间,提高了消化利用率。4、对于反刍动物来讲, 膨化生成瘤胃不可降解蛋白, 即过瘤胃蛋白, 可避免动物产生氨中毒,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5、膨化处理将大豆分子中囊化油脂释放出来,提高了脂肪的热能值。6、膨化还将脂肪与淀粉或蛋白一起形成复合产物脂蛋白或脂多糖,降低了游离脂肪酸含量, 同时钝化了脂酶, 抑制了油脂的降解, 减少了产品贮存与运输过程中油脂成分的酸败、哈败。7、降低水分和粗纤维含量 , 改善适口性;8、提高低质原料效价,降低饲料成本。2 9、膨化处理减少了原料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 提高了饲料卫生品质, 糊化的淀粉还会刺激幼畜胃内产生乳酸,可防止畜禽体内病原微生物的产生。10、不论是流体还是固体油脂, 粘滞性都比较大 , 添加在饲料中无疑增加了混拌难度 , 特别是中小型饲料厂和猪场自办的饲料厂, 即费工又难以搅拌均匀。 因此 ,用含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