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引言:疾病的相关知识一、定义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二、致病原因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 岁以上的男性,55 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 55 岁以前,母亲/姐妹在 65 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三、发病机制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 30 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四、临床表现好发群体1. 45 岁以上的男性,55 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2. 父兄在 55 岁以前,母亲/姐妹在 65 岁前死于心脏病;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五、疾病病症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 分钟,偶有长达 15 分钟,可自行缓解;〔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病症。一般资料21、病例介绍1.1 主诉:患者廖江生,男,62 岁因“活动后胸闷 2 年余,再发加重半年〞入院。1.2 现病史:患者于 2 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