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第一章:1917—— 1949 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1、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 1920)1、了解: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主要内容。① 诗界革命:黄遵宪(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环境,反对拟古复古。提倡“我手写我口”)② 小说界革命:梁启超(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③ 文界革命:梁启超(创造了一种新文体:“报章体”)④ 白话文运动:裘廷梁(主要成就是涌现了四大谴责小说)2、识记:《新青年》(第一卷名《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创刊时间:1915 年。主编姓名:陈独秀3、了解: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的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4、识记:文学革命的发生过程。① 1917 年 1 月,《文学改良刍议》(胡适)——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② 1917 年 2 月,《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正式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③ 钱玄同、刘半农等撰文响应,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④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平民文学》⑤ 1918 年,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新青年》——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5、了解:文学革命在创作上的初步成绩和白话文运动的胜利。文学革命的初步成绩:① 鲁迅的《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② 郭沫若的新诗,开一代诗风;③ 《新青年》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等的白话新诗;④ 《新潮》上叶绍钧、汪敬熙、杨振声等的白话新小说;⑤ 康白情、俞平伯的新诗。白话文运动的胜利:各种新旧报刊相继采用白话文。1920 年,北洋政府教育部也终于承认白话为“国语”,通令国民学校采用。6、分析评价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① 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② 侧重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推崇白话小说;③ 同时也表现了对内容的重视,把“言之有物”放在第一条。历史意义: 胡适的“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旗帜鲜明,目标明确,对建设有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比之晚清白话文运动主要着眼于把白话作为向群众宣传的语言工具,以及在古诗文的框架内添加一些俗字俗语,是大为进步, 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主张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重大影响。7、了解:胡适的《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易卜生主义》、《谈新诗》的主要内容。① 《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② 《易卜生主义》:介绍了易卜生的现实主义思想和个性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