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学 陈力丹陈力丹《舆论学》再版 (2012-09-02 15:45:47)转载▼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再版陈力丹的专著《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1999 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20 千字,六次以上印刷。 2012 年 6 月该著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再版, 255 千字。这次再版正文基本保持原貌,只在第七章第三节中增补了一小节 “‘主动设置议程’有悖议程设置论的本意”。鉴于书出版于 13 年前,需要讨论十几年以来传播技术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舆论问题, 书前添加了导言一和导言二,导言一主要阐述舆论的基本理念,导言二阐述了web2.0 条件下的流言、意见的流通。添加的一小节:“主动设置议程”有悖议程设置论本意【增补】由于近年来传播学被大力引入, 一些传播学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要求传媒“主动设置议程” ,就被视为一种传播学理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 这样的简单移植, 需要对理论本身理解正确,防止产生谬误。任何学术的、专业的话语,其能够成立,均有一定的条件或限定的使用范围,否则便成为谬误。然而根据生活经验, 表述越简单的信息, 越能够被传播。某一学术的或专业的话语被普及,常常会被省略掉必要的条件或忽略它得以成立的环境要求,于是产生专业术语的运用“不专业”的现象。我国强调大众传媒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于是新闻传播学科内的一些同行想到了“议程设置论”这一理论假设, 既然传媒可以对公众的议程产生影响,那么我们“主动设置议程”,不就能够影响到公众想什么和说什么了吗!于是,“主动设置议程”就成为很多论述引导舆论文章的理论依据。“议程设置论” 指的是什么?我们重申一下, 郭镇之教授在很早的一篇论文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中回顾这一理论假设时写道:“议程设置作为一种间接的媒介效果,获得了大量的验证,说明它是一种普遍现象。 虽然这种效果具有潜在的歪曲‘图像’的危险,但它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议程设置是一种客观的功能。”这里重要的是最后一句 “议程设置是一种客观的功能”。这个理论假设论述的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客观产生的传播功能, 不是传媒自身的主观的传播功能。一旦把传媒的议程设置视为人为的和有计划的、想设置什么就设置什么、 想怎样设置就怎样设置,就与这一理论假设提出的初衷相悖了。“议程设置论” 提出的传媒工作环境是美国。 传播 学 者 麦 库 姆 斯 ( Maxwell McCombs) 和 肖(Donald S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