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Q正传》教案 2教学目的1. 培养学生初步掌握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生活的环境, 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2. 正确理解阿 Q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3. 培养学生朗读小说的能力。教学设想1.《阿 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也是世界文化长廊中的一件珍品,作为中国的高中生应当阅读《阿 Q正传》的全文。可在上课前两三周安排在阅读课上阅读。不开设阅读课的学校,可提早布置让学生在课外自学。即使这样,可能仍有一些学生未读全文, 所以在上第一课时时, 还需教师把选文前后几章的故事梗概作点间要复述。2. 现在的学生对产生阿Q的那个时代比较陌生, 鲁迅先生的文笔又比较迂回含蓄, 为了更好地了解阿Q这个独特的形象, 在教学中介绍一点时代背景是必要的。3. 课文内容深邃,语言幽默,句式多变,还有不少新词典故,如果仅让学生自学, 由老师重点分析几个问题, 那就会失去许多精彩的地方。为此,我们安排四课时,采用串讲的形式,在师生边阅读(主要是朗读)、边欣赏、边训练、边总结等共同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审美情趣,完成教学任务。4. 为了使讲课和学生的思路跟上文章的思路,我们理出作者在这两章中的文章思路,归纳成三条线索:①未庄在革命中的变化,②阿Q“投降革命党”的过程, ③假洋鬼子等投机革命的行径。而②和③又组成了一对矛盾,故事情节就在这矛盾斗争中开展。5. 上课前后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阿 Q正传》(请电影公司调拨)。6. 参照话剧《阿 Q正传》,组织师生演出其中的片断。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激发学生学习《阿Q正传》的兴趣。2. 介绍《阿 Q正传》全文的故事梗概。3. 讲读课文开头至“穿着崇正皇帝的素”。4. 初步了解阿 Q所处的环境。教学过程一、启发性讲话。《阿 Q正传》是鲁迅先生最著名的一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成功地塑造出阿Q这个世界画廊中的著名形象。 当它于 1921年在北京《晨报副刊》上连载不到一半的时候,茅盾先生就敏锐地指出,它“实是一部杰作”。郑振铎更预言它“将成为世界最熟识的中国现代的代表作”。当它一收笔,便被介绍到美、法、日、俄等十多个国家,至今已有四十种不同文字的译本。法国著名作家罗曼· 罗兰曾说过:“这部讽刺写实作品是世界性的,法国大革命时也有过阿Q,我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