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研究主题: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学习目标: 通过赏析研讨,学生能够把握词中创造的形象,品味词作表达的情感,了解词作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而培养初步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方法:朗读,直观感受,咀嚼语言,比较阅读,知人论世。教学模式:合作研讨,教师创设情境,组织研讨,引导思考。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知道刚才放的是什么歌吗?(生答)对,这是《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大家看过《三国演义》吗?喜欢吗?能说说自己喜欢的三国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三国事件吗?(学生简单说说。 )的确,三国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多少的英雄豪杰在神州大地上纵横驰骋, 在历史舞台上尽显风流,上演了一出出令后人扼腕击节、热血澎湃的历史剧。其中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而且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时光如水,斯人已矣, 但每一个为这一战所激动着的人来到赤壁,当年的冲天火光、震天喊杀声仿佛又能萦绕于脑海。赤壁之战后八百多年,一位伟大的天才人物来到赤壁,写下了一篇和赤壁之战一样流传千古的伟大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幻灯一〕二、熟悉课文1、放朗诵录音学生自读课文。全班齐读课文。2、检查预习,疏通字词〔幻灯二〕学生主动站出来,不看书回答。“纶巾”“樯橹”“尊” “酹”的意思是什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这一句怎么理解?(指出这一句是倒装句。)三、文本研读1.齐读上阕。〔幻灯三〕提问: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赤壁图景?有怎样的作用?第一问参考答题思路:写到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 再总的概括一下赤壁景色的特点。(杜绝学生说一个词就算完了的现象,用清晰的思路完整地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在思考第一个问题时作“换词比较” 的工作: 将“大江东去” 改为“长江东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改为“巨石巍峨,波涛击岸,激起千层浪”,是不是可以呢?(杜绝学生全凭感觉说一个词就算完了的现象,提示他们要准确深入体会景物特点,就要细细咀嚼语言;提供换过词语的句子,一是要他们采用比较的办法,二是指出了有表现力的、应该细细咀嚼的词语,使学生明确方向,节省时间。)提供课外诗词:“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庐山谣》)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