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之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之三_第1页
1/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之三_第2页
2/5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之三_第3页
3/5
《阿房宫赋》练习《阿房宫赋》(一)作者杜牧( 803— 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杜牧历任左补阙、膳部、比部员外郎,官至中书舍人。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 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 ;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年),这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起来,《诗经》是“赋”的远源, 《楚辞》是“赋”的近源。到汉代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文心雕龙 ?诠赋》。它铺陈文采,描写事物,以抒写情志,重视辞藻和押韵,以铺陈、对比、对偶、夸张等传统技法为主, 文章显得整齐和谐, 清新流畅而又具有磅礴的气势。唐宋古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方法写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以区别于六朝的“骈赋”以及唐代用来科举考试的“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被视为初期文赋的典范之作。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报, 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西汉的扬雄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著名论断。扬雄认为赋的共同特点是词彩华丽,而在内容上却有着“则”与“淫”的区别。他把片面追求形式的赋称为“辞人之赋” ,其特点是雕绘铺陈的泛滥(淫) ;把注重社会内容、有讽谏意义的赋称为“诗人之赋” ,其特点是符合儒家的诗教原则。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杜牧这篇赋是典型的“诗人之赋”,它在“丽”的同时,也体现了“则”的精神。杜牧这篇《阿房宫赋》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正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二)内容分析第 1 段,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开篇先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章节紧凑,气势不凡,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这十二个字, 既写出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了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接下来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勾勒出阿房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同步练习之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