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复述法。 对知识理解之后,是容易记了,但并不等于全记住了。因此,还应当紧接着实行措施,巩固这时形成的记忆。复述法是巩固理解记忆的最好办法之一。这种方法就是,合上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要记忆的知识说一遍。注意,一定要说出声来。最好是由一位同学看着课本,你大声说给他听。经过自己的嘴,再有意识地说过一遍的内容,记得是很清楚的。有的同学在帮助一位生病缺课的同学补课的过程中发现,补课的那几课记得特别牢,就是因为他在理解的基础上又复述了一遍。所以,中学时期,交上几个好朋友,课后在一起实行互相考课文,逼着自己复述刚上过的课程,对记忆所学的知识是很有好处的。 数字特征记忆法 在我们学习的课程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全靠机械式的记忆。比如年代、常数、字母、元素符号、地名等。普希金生于 1799 年,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 年等,这些内容是极易理解的,但却是极难记忆的。我们可以寻找这些内容的特征,这些特征有多半与事物的本质并无内在的必定性联系,仅仅是记忆者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给它一个特征,和记忆内容有某种联系,利用这种联系的提示来帮助自己联想或记起要记的内容。 数字特征记忆法可分为几种 1)谐音法 如圆周率的数值为 14159,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寺一壶酒;1416,可依谐音背成山巅一狮一鹿。再如,3 的算术平方根是 1732050,假如把 2 读成斤两的两,0 读成洞,那么这个数依谐音可读成一起商量懂不懂。 2)拆拼法 如要记住圆周率的分数表达式,似乎比较难。但一琢磨就发现,这里只有自然数最前面的三个数 1、3、5,每个重复一次,不就是 113355 了嘛。拦腰截断,就是 113、355 了。那么把后面的放到分数线之上不就成了嘛。 再如,地理课讲到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其面积总共为 35981平方公里。要记这个数也容易。前面 359 ,可记成三五九旅;81 可记成八一建军节;那么,35981 不就是三五九旅在八一诞生。 3)运算法 李时珍在 1578 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 1578 年可用加法运算,记为15=7+8;万有引力常数 1/15000000,后面究竟几个零,常常容易错,可是无巧不成书,用加法运算 1+5=6,正好是 6 个零。 三国时期魏、蜀、吴建国时间分别为 220、221、222 年,记住了魏是 220年,用迭加法,加一年为蜀、再加一年为吴;记住了吴是 222 年,用迭减法,减一年为蜀,再减一年为魏。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辛丑条约订于 1901 年,辛亥革命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