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制取氧气(1)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及原理。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步骤、及验满方法。【课前预习】1、如何向试管中加粉末状固体?2、如何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4、写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5、参照课本P39页图2-17,指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哪些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氧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通过第一单元的活动与探究可以知道,____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使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是____。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内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试管、橡胶塞和导管,并把导管的另一端放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_________,应重新塞紧或更换;如果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使用。(2)在试管中装入________和一团棉花,并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高锰酸钾要倾斜的平铺在管底,不要让它堆积在底部,固定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3)将两个集气瓶盛满水,盖好玻璃片,倒扣在水槽内。(4)加热试管:点燃酒精灯,先使酒精灯在试管下方________,让试管________然后对______所在部位加热。(5)收集气体:当_____________时,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等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把瓶子正方在实验台上,再收集一瓶。(注意:当瓶口有较大气泡时证明已满。)(6)把导管撤离水面(7)熄灭酒精灯简记:茶庄定点收利息。[交流讨论](1)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4)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5)为什么要有连续均匀气泡时才能收集?(6)实验完毕为什么要先把导管撤离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相反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有效训练]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固定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⑥撤酒精灯⑦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②①③④⑤⑥⑦B②①③④⑤⑦⑥C①②③④⑤⑦⑥D①②③④⑤⑥⑦2、简要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的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水法开始收集氧气的最佳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的放置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小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科学实验证明:空气中的微量臭氧可抵抗阳光中紫外线对人体的损害。空调和冰箱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种氯氟烃(以M代替其化学式),它可破坏臭氧层,其反应过程可以表示为:M+O3→MO+O2;MO+O3→M+O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氯氟烃在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B、还原剂C、催化剂D、稳定剂4、某同学取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下列有关氧气的体积(V)、二氧化锰的质量(m)与时间(t)关系的图示中正确的是()5、某气体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6、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溶液或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两个反应均属于反应。在两个反应中,都接触到一种物质,它的名称叫做。在前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在后一个反应中,它是该反应的。【课后提升】1、将一个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打开,把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上方,可观察到的现象是()A、熄灭B、燃烧得更旺C、先燃营业税得更旺,后熄灭D、无明显变化2、以下对用排水法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