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Bennett骨折VIP免费

Bennett骨折_第1页
1/33
Bennett骨折_第2页
2/33
Bennett骨折_第3页
3/33
Bennett骨折•1882年,爱尔兰EdwardH.Bennett•描述了第1掌骨底的关节内骨折解剖•第一腕掌关节位于拇指运动轴的基底,在拇外展和对掌中起着关键作用,关节为鞍状。•关节囊松驰,周围有多条韧带加强•关节屈曲30-50度,伸0-5度,内收0-5度,外展35-40度,(摘自:手外科手术并发症及其对策洪光祥,陈振兵)(摘自: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摘自手外科图谱)鞍状关节血液供应主要来自桡动脉的分支,第1掌心动脉和第1掌背动脉。摘自: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神经支配来自正中神经的关节支,桡神经浅支的关节支,前臂外侧皮神经的关节支以及尺神经深支的穿支(摘自:手功能修复重建外科解剖学)肌腱(摘自手外科图谱)分型•Ⅰ型掌骨基底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或全脱位,又称:Bennett骨折Ⅱ型掌骨基底粉碎骨折合并第一腕掌关节半脱位,又称:Rolando骨折,呈T型或Y型•Ⅲ型儿童的第一掌骨基底骨折,骨折线通过骺板掌骨干在拇长展肌牵拉下向外侧脱位。但掌斜韧带附着的掌骨底内侧突仍保护原位。•骨折容易牵引复位,但难以维持复位•关于可接受的移位限度??(达到骨折愈合且关节稳定,1-3mm的关节移位似乎是可以接受)复位后令助手维持牵引保持对位,石膏条(石膏绷带制成长40m,宽4cm,厚12-14层)浸水后,中部紧巾虎口及第一掌骨基底部掌尺侧,在持续牵引张力下沿掌骨向近端缠绕于第一掌骨基底部桡背侧相互交叉重叠,并形成压力点,然后继续绕向前臂掌侧,成“8”字形止于前臂尺侧,最后用绷带固定。固定平均5周。(现代中西医杂志2002年第11卷18期9月号)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术闭合穿针术•Wagner技术1、手法牵引并加压维持复位的位置,将1.0克氏针打入掌骨底,过关节钻入大多角骨;2、如果C臂下位置好。3、腕关节伸直,拇指外展的前臂管型石膏4、有时需要多个克氏针,如单纯固定掌侧斜形骨块可能出现失败。潍坊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6卷,第5期•选用1.0克氏针,固定方式根据骨块大小确定。•如骨块很小,不宜行掌骨间固定,在保持复位下,于第一掌骨基底远5mm桡背侧,与第一掌骨纵轴成40度角进针,将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固定。•如骨块大时,则于第一掌骨基底以远3-4mm处桡背侧进针,与第一掌骨纵轴成70-80角斜向基底,2枚克氏针交叉穿过骨块固定,或固定于第二掌骨基底。切开复位•Wagner技术1、切口设计:第1掌骨桡背侧作一弧形切口,在腕横纹处向掌侧2、剥离掌骨干近端软组织,打开腕掌关节,显露骨折3、将较大骨块的关节面与较小关节面对齐,将1.0克氏针穿过关节,维持复位,也可用2枚。4、管型石膏固定6周(摘自:王增涛,皮瓣外科学第二版)瑞金医院法•第一掌骨桡侧作纵形切口•暴露第一掌骨底部及内侧三角骨片•克氏针由第一掌骨底部一直插入大多角骨•克氏针第二枚由第一掌骨近侧1/3钻入第二掌骨•前臂石膏固定6周瑞金医院法Moberg和gedda法•沿腕掌关节作横形切口•暴露骨折处后先用钢丝将骨折复位暂时固定•然后从内侧三角小骨片处钻入克氏针与第一掌骨底部固定好,去掉钢丝。•术后前臂石膏托固定,术后4周拔钢针,6周去除石膏,进行康复治疗。Moberg和gedda法•术后处理•2-3周时打开石膏检查伤口,更换石膏重新固定直到术后4周拆除,去除克氏针,同时制动2-4周或以上。•如果用镙钉可在术后10-14天主动活动,间断夹板固定。并发症•疼痛性关节炎,6周后不应尝试复位。•退行性变之前发现的畸形愈合,Giachino提出了一种截骨矫正术,•出现了退行性变则行关节融合或关节成形术•Livesly通过对Bennett骨折保守治疗26年后的随访,发现保守治疗的后遗症明显,主要表现为;手部疼痛,第1腕掌关节畸形,拇指活动范围减少,拇指力量减弱以及骨关节退行性变,手术为最佳方案!谢谢!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