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制:审核:班级:小组:姓名:- 1 -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略苏轼豪放雄迈的词风,初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2.体会作者写景、状物、叙事、抒情的写作手法,理解词中烘托和映衬手法的运用。3.体会词中流露的作者的豪迈之情与壮志难酬的感慨。【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271 课堂模式,完成探究案。预 习 案【知识链接】1. 作者介绍苏轼( 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嘉佑进士。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堪称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代表作有《赤壁赋》《石钟山记》 《喜雨亭记》等。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其词属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合称“苏辛”,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名词有《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等。苏轼擅长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苏轼对词的革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线,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到他影响的作家。⒉写作背景《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 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词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自学检测】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纶巾()樯橹()酹()公瑾()吟啸()一蓑烟雨()料峭()2、解释下列词语:风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