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0 可编辑可修改1 蛇串疮中医诊疗方案蛇串疮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可发生任何部位,多见于胁肋间、腰腹部,常沿一定的神经部位分布。自觉疼痛。一﹑诊断本病种参照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庖,簇集成群,庖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烧灼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二﹑中医治疗 ( 一) 内治法① 肝经郁热证 : 常见于本病的急性期。皮损鲜红,庖壁紧张,灼热疼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法 : 清利湿热,解毒止痛方药 : 龙胆泻肝汤加减v1.0 可编辑可修改2 龙胆草 6g 栀子 10g 黄芩 10g 大青叶 15g连翘 10g 泽泻 10g 元胡 20g 车前子 10g当归 10g 生甘草 10g 。② 脾虚湿蕴证 : 皮肤颜色较淡,庖壁松弛,口不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法 :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方药 : 除湿胃苓汤加减白术 10g 厚朴 10g 陈皮 10g 茯苓 10g板蓝根 15g 元胡 20g 泽泻 10g 生甘草10g 加减 : 发于上腹者可加片姜黄6g;发于胸部者可加瓜蒌20g;发于腹部者可加陈皮、厚朴各 10g;发于下腹部者可加川楝子 9g;发于下肢者可加牛膝10g;水疱呈向性者可加丹皮﹑茅根各15g;继发感染者可加银花10g、蒲公英 15g;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大黄3g;年老体虚者可加黄芪15g③气滞血瘀证: 常见于后遗神经痛期。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并不止,舌质暗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治法 :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解余毒方药 : 活血散瘀汤加减鸡血藤 15g 鬼箭羽 15g 红花 6g 桃仁 6g元胡 20g 川楝子 9g 木香 10g 陈皮 10g 忍冬藤 15g 瓜蒌 10g。v1.0 可编辑可修改3 加减 : 余毒未清的加黄芩10g、板蓝根 15g;实者加川大黄 10g 破瘀;年老体弱者加黄芪10g﹣30g、太子参10g 以扶助正气;阴虚者加元参15g、麦冬 15g、龟板 10g;睡眠欠安者, 给予生牡蛎30g、首乌藤 30g;疼痛甚者加全蝎3-5g 、地龙 10g。( 二) 外治法1.皮损处理①水疱大庖给予抽吸庖液,脓疱给予清创处理。②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