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蜀道难(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2.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3.了解李白的放达。【教学重点】指导诵读、指导学生欣赏散文化诗句。【教学难点】诗歌内容的鉴赏【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出示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李白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3.简介李白。⋯⋯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 、《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4.教师补充:“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漫游。天宝元年 ( 公元 472 年) ,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 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 首先见到了《蜀道难》,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 ,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板书:蜀道难李白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先让一个同学朗读。⋯⋯教师指导以下几点。1.正音。给下列词语注音并注意写法。噫吁? 健? yī xū xī 鱼凫f ú 石栈 zhà n 猿猱 ná o 萦岩峦 yí ng 扪参 mé nshē n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