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城南旧事》对儿童视角小说的继承与进展《城南旧事》对儿童视角小说的继承与进展 【摘要】儿童视角由于其独特的叙述主体,给叙事性作品带来全新面貌。《城南旧事》作为此类作品,对中国现代儿童视角小说既有继承又有进展。童语化的叙述风格、叙事策略的转变、情节的淡化和主题的多样化,是其继承与进展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城南旧事》;儿童视角小说;继承与进展 儿童视角,顾名思义就是透过儿童的视野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儿童的思维去思考,用儿童的语言来述说。作家之所以选取儿童作为切入故事的视角,一是当在作家创作以童年或成长为主题的作品时自身往事和经验的影响,二是儿童这一群体的特别性所决定的,儿童社会化程度较低,依靠直觉感受世界,汪曾祺认为他们“最能把握周围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能完美的捕捉住生活的本质。”自儿童视角进入文学作品以来,诞生了许多代表性的作品,如鲁迅的《怀旧》、《孔乙己》,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初吻》,凌淑华的《一件喜事》等。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作品《城南旧事》发表于 1960 年的台湾,以儿童的眼光来写记忆中的人物和故事。小说由五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组成,分别是《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英子是每个故事的见证者和参加者。 一、对儿童视角小说外部形态的继承与进展 五四时期以来,儿童成为一个被发现的主体,儿童叙事正式进入文学作品。儿童叙事视角发端于鲁迅,其后成为许多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青睐的一种叙事方法。如冰心、萧红和凌淑华,都采纳过儿童视角,创作了许多以儿童、童年为题材的小说。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更是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儿童视角小说的第一次高潮。林海音《城南旧事》就是在这一高潮基础之上诞生的。 《城南旧事》作为儿童视角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有着儿童视角小说的许多共性,它发表于 1960 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儿童视角小说之后,对前一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期的儿童视角小说有所继承和进展。就外部形态而言,主要表现在语言、视角的叙事策略、情节的淡化上。语言方面,采纳儿童视角,必定用儿童的语言来述说。儿童语言的清新、稚嫩和活泼,用于作品中,就会形成一种区别于成人语言的别样的风格。这一点,无论是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萧红的《呼兰河传》、端木蕻良的《初吻》,其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