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毛散文语言特色讨论三毛散文语言特色讨论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以散文创作为主,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文坛走红,并一直风靡至今。三毛散文语言成为其作品中的闪光点,也因其散文独到的语言特色形成独属于她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阅读中体会到一股朴实、自然又耐人寻味的力量。三毛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通俗浅显、感情丰富的语言特色,朴素写实与具有悲伤情怀的语言风格走进群众视野并融入读者内心,因此对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的探究讨论,是深化认识三毛散文必不可少的途径。 关键词:三毛散文;语言特色;风格 本文透过三毛笔下的文字对其语言风格及其艺术特色进行探究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了解评论三毛散文。 一、明朗率性、俏皮幽默 上世纪 80-90 年代的中国社会整体色彩由沉闷阴郁转向光辉明朗,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反思”、“批判”、“改革”、“进步”为主题,思想也从较为压抑转向开放,文学创作从低谷状态逐渐回暖。秉持不被世俗文学同化,保持自我本真的三毛便以其明朗率性、俏皮幽默的语言特色走进人们视野并迅速占领一席之地。三毛散文明朗率性的语言艺术的形成与其性格分不开,她是个个性随性坦荡,率真任性,骨子里有着一股不安分、叛逆劲的人,三毛曾说自己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但凡是阻碍她心灵自由的事情,她绝不会妥协。个性中的不羁造就了她散文创作的语言特点。网络上有这么句流行语“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句话当年的三毛是实实在在的实施过的。 谈起三毛的流浪人生轨迹,最让人醉心的绝对是摩洛哥那一片神奇而有趣的撒哈拉沙漠,人们习以为常认为险恶、荒凉、原始的沙漠在三毛笔下却是奇异、热情、纯粹。三毛向往沙漠并不是朋友所解释的看破红尘,也不是母亲所说的感情上的挫折让她选择流浪,而是三毛内心对自己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向往。在《白手成家》中,三毛说:“我的半生,漂流过很多国家。高度文明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社会,我住过,看透,也尝够了,我的感动不是没有,我的生活方式,多多少少也受到它们的影响。但是我始终没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将我的心也留下来给我居住的城市。不记得在哪一年以前,我无意间翻到了一本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那期书里,它正好在介绍撒哈拉沙漠。我只看了一遍,我不能解释,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的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①也是由于在沙漠那一片寂静空旷的世界里,三毛拥有着人生中最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