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东周列国志读后感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 (前言:中国号称上下五千年,但真实有详细历史资料记载的历史应该是从武王伐纣开始。从三皇五帝到夏商王朝,虽然司马迁将这些民间传说搬进了史记,但并不被广阔的历史学界所认可。夏商周断代工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未彻底解决历史的断篇。那些虚无缥缈的历史我不想费劲去捉摸,但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起笔,舍弃了春秋三百年的历史,不得不说是历史的遗憾。 我拿到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的时候,急切的想从这本书中了解司马氏遗弃的那段历史。但开篇的骊山烽火,看到某位大臣向周幽王上奏莫名出现西周王朝着实让我心凉了一阵子。但看到慢慢的一百二十回目录,还是安心的读了下去。毕竟编写史书是一件庞大却又精细的工程。前后两司马的两篇宏篇历史巨制都是耗费了毕生的心血铸就而成的,但一代代史学家的不断推敲还是发现了很多令人困惑的情节(或者说 bug)。明代的冯先生写东周时期的历史,这样的时间跨度是完全可以掩盖他忽略的细节。) 末代王朝最亲热的伙伴是祸水红颜。周幽王的褒姒不幸成为了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东周也因褒姒一笑而拉开了帷幕。 春秋五霸是历史上有名的雄才霸主,但最早挑衅王室的却是郑庄公。庄公其人,史书说他阴险狡诈。大概是因为他虽然有一番作为,却并没有像齐桓晋文那样轰轰烈烈。但他王师亲讨而不惧,诸侯共伐而不乱的气质,却令人倾服。而读完半部列国志之后,我对他更深的印象是,他并没有想齐桓公那样逢事便找仲父,也没有想晋文公那样有一大帮子良臣谋划。很多大事,都只能自己拿主意。但每次却都能准确的推断形势,找到对策。虽然未能身列五霸,但他的光辉却并被永远的载入了历史。 齐桓公当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那是何等的威风。但晚年的政治的懈怠和储位的摇摆不定而致诸子停尸不顾,束甲相攻,一世英名付之东流。人们都说盖棺定论,但对齐桓公来说,这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以前对于落难时期的晋文公印象一直是一个永不放弃,虽流亡诸国却心怀天下的枭雄,却不知道,原来他也是一个会贪图安逸,会留恋温柔乡的普通人。以复国大任为目标的姜氏及诸臣竭力劝阻,换来的是沉溺于酒色之中的晋文公的怒斥。假如不是姜氏忍痛割爱,乘醉遣夫,春秋五霸或许就只剩四霸了。 贞观长歌里面,岑文本曾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政治名言:主强则臣要行仁道示弱,主弱则臣要行霸道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