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模无线实时监测系统01建筑业三大危险源深基坑支护高大模板搭设建筑起重机械管理高支模实时监测系统01一、高支模:全称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9年12月26日发布的《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中定义:危险性较大高支模:高度超过5m,或搭设跨度超过10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高支模: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复杂工程项目的建设日益增多,高支模系统作为此类工程的模板支撑体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高支模系统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高危性的特点,近年来,高支模系统坍塌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威胁大型建筑的施工安全,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012014年3月9日20时30分,湛江市遂溪县岭北镇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内一正在施工的建筑物坍塌,现场参与施工的32名工人中31人不同程度受伤,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支撑楼面倒制的支架不固而造成倒塌。2014年3月9日22时20分,云浮市云城区城北新世纪广场工地在混凝土灌浇施工时意外坍塌,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2人受轻伤。二、引言012014年12月29日,北京市海淀区清华附中体育馆工程,发生基础钢筋坍塌事故,造成10名施工人员死亡,4名施工人员受伤。2014年10月20日,江西省吉安市新干县河西接待中心工程,发生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造成6名施工人员死亡。012015年2月9日,云南省文山州职教园区学生活动中心工程发生一起高支模坍塌事故,造成8人死亡、7人受伤。2015年1月3日下午5点左右,郴州市郊柿竹园附近一在建建筑工地部分脚手架、临时构建及墙体发生坍塌,多名工人被埋。01三、高支模事故主要破坏形式高支模安全事故主要是承载过大或变形所致,钢管板支撑体系坍塌破坏的模式主要有六种:1、支架顶部失稳造成的(局部)坍塌破坏;2、支架底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3、支架中部失稳造成的整体(局部)坍塌破坏;4、支架破坏造成的整支架垮塌破坏;5、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局部)垮塌破坏;6、支架过大沉降变形造成的整体倾覆垮塌破坏。01四、高支模坍塌事故原因1、设计方面(1)设计人员对高大空间支撑体系的技术特性不熟悉,仅凭施工经验进行搭设,设计不周全,计算出现错误或取值不合理;(2)模板支撑体系荷载计算错误或考虑不周,如施工荷载估计不当,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附加荷载;(3)计算模型不合理,未考虑立杆的偏心受压影响,未能正确反映模板与立板之间的传力体系等;(4)设计构造措施设置不足。如在软地面上搭设支撑架时立杆底部未设垫板的;扫地杆不足;扣件预紧力矩不足;支模架结构节点未双向安装水平连接杆。012、材料方面(1)钢管和扣件的质量低劣;(2)使用残旧丧失工作性能的构件。如带有裂缝、硬弯、压痕等钢管等;3、施工方面(1)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不规范。如结构三维尺寸过大;人为减少钢管、扣件的数量;立杆最高点未采用双扣件;剪力撑过少;(2)未编制施工方案;(3)浇筑顺序不当;(4)泵管靠在支模架上,使之产生晃动;(5)浇筑与加固交叉作业;(6)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即拆模。01五、破坏机理从以往的高支模事故中可以总结出,高支模发生局部坍塌,主要是高支模局部立杆失稳弯曲,由相连水平钢管牵动相邻立杆,引起连锁反应,同时模板下陷,混凝土未固结时会在下陷处聚集加重荷载导致高支模局部坍塌;混凝土已初凝但强度不足时,则构件会“超筋”脆性破坏下坠亦导致高支模坍塌。高支模发生整体倾覆是由于水平作用或水平位移过大,产生重力二阶效应,最终导致整体失稳。注释:超筋破坏:当构件受拉区配筋量很高时,则破坏时受拉钢筋不会屈服,破坏是因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混凝土被压碎而引起的。重力二阶效应:侧向刚度较柔的建筑物,在风荷载或水平地震作用下将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由于结构在竖向荷载P的作用下,使结构进一步增加侧移值且引起结构内部各构件产生附加内力。这种使结构产生几何非线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