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镇张林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 0 1 3 秋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2 0 0 1 年6 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1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 、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 、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 、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 、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 、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并探究自然,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初步形成反思、探究社会问题的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③、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 、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 、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力。 (三)分类目标 A、研究性学习 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初步 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