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版,第二版)课后习题及解答(部分) Ch 2 2.1 使用 2.1 节提供的背景信息,并采用纯几何方法,如果纸上的打印点离眼睛 0.2m 远,估计眼睛能辨别的最小打印点的直径。为了简明起见,假定当在黄斑处的像点变得远比视网膜区域的接收器(锥状体)直径小的时候,视觉系统已经不能检测到该点。进一步假定黄斑可用 1.5mm × 1.5mm 的方阵模型化,并且杆状体和锥状体间的空间在该阵列上的均匀分布。 解:对应点的视网膜图像的直径x可通过如下图题2.1所示的相似三角形几何关系得到,即 ()()220.20.014dx= 解得 x=0.07d。根据2.1 节内容,我们知道:如果把黄斑想象为一个有337000 个成像单元的正方形传感器阵列,它转换成一个大小 580×580 成像单元的阵列。假设成像单元之间的间距相等,这表明在总长为 1.5 mm 的一条线上有580 个成像单元和 579 个成像单元间隔。则每个成像单元和成像单元间隔的大小为s=[(1.5 mm)/1159]=1.3×10-6 m。如果在黄斑上的成像点的大小是小于一个可分辨的成像单元,在 我们可 以认为 改点 对 于眼 睛 来说不 可 见 。 换句话说, 眼 睛 不 能 检 测 到 以下 直 径 的 点 :x=0.07d<1.3×10-6m,即d<18.6×10-6 m。 下图附带解释:因为眼睛对近处的物体聚焦时,肌肉会使晶状体变得较厚,折射能力也相对提高,此时物体离眼睛距离 0.2 m,相对较近。而当晶状体的折射能力由最小变到最大时,晶状体的聚焦中心与视网膜的距离由17 mm 缩小到 14 mm,所以此图中选取14mm(原书图 2.3 选取的是17 mm)。 图 题 2.1 2.2 当在白天进入一个黑暗的剧场时,在能看清并找到空座位时要用一段时间适应,2.1 节(视觉感知要素)描述的视觉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起什么作用? 解:根据人眼的亮度适应性,1)由于户外与剧场亮度差异很大,因此当人进入一个黑暗的剧场时,无法适应如此大的亮度差异,在剧场中什么也看不见;2)人眼不断调节亮度适应范围,逐渐的将视觉亮度中心调整到剧场的亮度范围,因此又可以看见、分清场景中的物体了。 2.3 图 2.10 中没有显示交流电流是电磁波谱的一部分,美国的商用交流电频率是 60Hz。这一波谱分量的波长是多少千米? 解:光速 c=300000km/s,频率 f=60 Hz,因此 λ=c/f=300000km/s/60 Hz =5000km 2.5 7mm×7mm 的 CCD 芯片有 1024×1024 成像单元,将其聚焦到相距 0.5m 远的方形平坦区域。该摄像机每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