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复习提要 - 1 - 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题3分,共6分) 1.君、臣、佐、使:君药是针对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证或主病的药物;二是针对兼证或兼病起治疗作用的药物。佐药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以达到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2 .透热转气:清营汤治疗温邪初入营份,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清透泻,使营份热邪透出气分而解,此即叶氏“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之具体应用。 3 .逆流挽舟:逆流挽舟法是挽船逆水流而上之意。以此比喻凡邪气由表入里,采用使邪由里出表的一种治法。代表方如人参败毒散。清代喻嘉言认为痢疾初起有表证,乃邪从表而陷里也,胃肠受损,清浊不分,症见赤白下利,腹痛里急,伴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等。用本方疏散表邪,使表气疏通,陷里之邪,从表而解,则里滞亦除,痢疾自愈。邪从外入者,仍从外出,使由里而出表,即称为“逆流挽舟”法。 4 .阴中求阳:“阳得阴助,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例如右归丸,补阳药如附子、肉桂、鹿角胶,培补肾中元阳,放入补阴药如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以达到更好的补阳作用。 5 .阳中求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例如左归丸,补阴药如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益肝补脾,放入补阳药如鹿角胶,补阳益阴,以达到更好的补阴作用。 6 .辛甘化阳:以辛温药和甘温药合用,辛甘调配能化生身体阳气驱邪外出。例如小建中汤,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 7 .酸甘化阴:(桂枝汤、小建中汤)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如小建中汤中炙甘草益气温中缓急,合益营敛阴之芍药,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8 .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参苓白术散)是通过健脾的手段,达到补益肺气的目的,属于"虚者补其母"的间接补益方法。参苓白术散以四君子平补脾胃之气,加入扁豆、薏苡仁、山药、莲子配砂仁既可健脾,又可理脾,使上下气机贯通,升降之枢复常。再由桔梗为肺经之引经药,如舟楫载诸药上行,达于上焦以益肺,可治肺气虚之久咳痰...